《馬上作》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南北驅馳報主①情,
江花邊月②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③,
多是橫戈④馬上行。
【注釋】
這是一首反映作者緊張激烈的戎馬生涯和保衛國家的堅定信念的詩,作于抗倭期間,明代戚繼光作。戚繼光,字符敬,謚號武毅,明代軍事家、抗倭英雄,有兵書《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傳世。
①主:指明朝皇帝。
②邊月:邊塞的月亮。
③一年三百六十日:明代時所用歷法一年的天數為三百六十。
④橫戈:手里握著兵器。
【大意】
馳聘疆場、轉戰南北是為了報答皇上對我的信任,南方江畔和北方邊關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碌。
一年中有三百六十天,其中的多數時間,我都是帶著兵器騎著戰馬在疆場上度過的。
【賞析】
從福建、廣東到薊州,一在天南,一在地北。因而,“南北驅馳”可說是戚繼光一生的寫照。世上會有人愿意終生奔波勞碌,從不停下趕路的腳步休息嗎?可能有追求刺激的人不喜歡穩定、安逸的生活,但戚繼光顯然并非不喜歡安定的生活。只是腳能停下來,心卻停不下來。為了國家的安寧,為了百姓的安定,一個人的萬里奔波又算得了什么呢?倘若能用一個人的辛苦換得天下百姓的幸福,那戚繼光也就算是達成所愿了。
為了抗倭事業,戚繼光一生中到過許多地方,山清水秀的南國,波濤洶涌的渤海,雪花如席的北疆,行色匆匆間,每一處的景色都是那么迷人,這位匆匆的過客卻總無暇看一眼周圍的美好。江畔姹紫嫣紅的鮮花和江心皎潔明朗的月亮都笑話他是個不懂風月的粗人。
笑話就笑話吧,就算是這嘲笑聲真的存在,恐怕戚繼光也會充耳不聞。不是聽不見,更不是聽不懂,而是無暇顧及。每一年都有三百六十天,每一年的三百六十天都是在戰馬和刀劍的陪伴下度過的。
英雄的形象總是與戰馬和刀劍緊緊相連,二十一年的漫長年月,使他們聯結得更緊密了,其中更濃郁的,是那份化不開的愛國之情。一天的英勇奮戰不難,三百六十天如一日,就不容易了;年年如此,“平生”如此,除了英雄,恐怕沒有人能做到了。
【拓展】
戚繼光曾作《韜鈴深處》表達了自己保衛祖國和人民的信念。全詩如下:
小筑漸高枕,憂時舊有盟。呼樽來揖客,揮塵坐談兵。
云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上一篇:《青青陵上柏》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鵲橋仙·纖云弄巧》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