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序)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①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②,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guān)③,旌旆④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⑤,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⑥雜風(fēng)雨。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⑦,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⑧,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guān)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yīng)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⑨,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⑩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注釋】
這是一首描寫邊塞將士生活,感嘆主將驕逸輕敵、不恤士卒,致使戰(zhàn)事失利的作品,高適作。高適,字達夫,一字仲武,謚號忠,唐代詩人,世稱高常侍,與岑參并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
①漢家:漢朝,唐人詩中常借漢說唐。煙塵:指戰(zhàn)爭。
②橫行:無所阻擋。
③摐(chuāng):撞擊。金:指鉦一類銅制打擊樂器。榆關(guān):山海關(guān)。
④旌旆(pèi):泛指各種旗幟。
⑤羽書:插有鳥羽的,軍用的緊急文書。瀚海:沙漠。
⑥憑陵:仗勢侵凌。
⑦半死生:意思是半生半死,形容傷亡慘重。
⑧腓(féi):指枯萎。
⑨飄飖(yáo):形容動蕩不安。度:越過相隔的路程,回歸。
⑩三時:指晨、午、晚,即從早到夜,歷時很久。
?刁斗:軍中夜里巡更敲擊報時用的器具或煮飯時用的器具。
?李將軍:指漢朝李廣,他能捍御強敵,愛撫士卒,匈奴稱他為漢之飛將軍。
【大意】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有個隨從主帥出塞回來的人,寫了《燕歌行》詩一首給我看。我感慨于邊疆戰(zhàn)守的事,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應(yīng)和他。
唐朝邊境舉煙火狼煙東北起塵土,唐朝將軍辭家去欲破殘忍之邊賊。戰(zhàn)士們本來在戰(zhàn)場上就所向無敵,皇帝又特別給予他們豐厚的賞賜。
鑼聲響徹,重鼓棰聲齊出山海關(guān),旌旗迎風(fēng),獵獵招展于山間。校尉緊急傳羽書飛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單于舉獵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蕪多蕭條,滿目凄涼到邊土,胡人騎兵仗威力,兵器聲里夾風(fēng)雨。戰(zhàn)士拼斗軍陣前半數(shù)死去半數(shù)還,美人卻在營帳中還是歌來還是舞!
時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盡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戰(zhàn)卒越斗越稀少。身受皇家深恩義,常思報國輕寇敵,邊塞之地盡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圍。
身穿鐵甲守邊遠疆場,辛勤已長久,珠淚紛落掛雙目,丈夫遠去獨啼哭。少婦孤單住城南,淚下凄傷欲斷腸,遠征軍人駐薊北,依空仰望頻回頭。
邊境飄渺多遙遠,怎可輕易來奔赴,絕遠之地盡蒼茫,更是人煙何所有。殺氣騰起,一夜寒風(fēng)聲聲,如訴如泣更聲驚耳鼓。
互看白刃亂飛舞,夾雜鮮血紛飛,從來死節(jié)為報國,難道還求諸功勛?你沒看見將士們拼殺在沙場戰(zhàn)斗多么慘苦,至今仍在思念有勇有謀的李將軍。
【賞析】
戰(zhàn)塵起于東北,將軍奉命征討,天子特賜光彩,將軍得寵而驕。出征之時,旌旗如云,鼓角齊鳴,一路上浩浩蕩蕩,開赴戰(zhàn)地。戰(zhàn)場上羽書飛馳,軍情緊急;獵火照夜,敵陣森嚴。敵人來勢兇猛,我軍傷亡慘重,兵少力竭,不得解關(guān)山之圍。
戰(zhàn)場地形是無險可憑的開闊地帶,無力阻擋胡騎如暴風(fēng)驟雨般襲來的攻勢。主將驕惰輕敵,不恤士卒,一面是拼死苦戰(zhàn),一面仍恣意逸樂。大漠衰草、落日孤城,僅有的少數(shù)戰(zhàn)士一直戰(zhàn)斗到傍晚。
與將軍的享樂相比,戰(zhàn)士的處境是如此悲涼,戰(zhàn)士、思婦兩地相望,重會無期。更兼戰(zhàn)場上殺氣成云,刁斗傳寒,在生還無望的處境下,他們也只有下定決心以身殉國。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zhàn),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是為了家中父老那殷切的希望,是為了城南妻子那渴望的眼神。他們是何等質(zhì)樸、善良、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拓展】
唐代詩人沈佺期曾作《出塞》,同樣表達了對邊塞將士悲苦生活的感嘆。全詩如下:
十年通大漠,萬里出長平。
寒日生戈劍,陰云搖旆旌。
饑烏啼舊壘,疲馬戀空城。
辛苦皋蘭北,胡霜損漢兵。
上一篇:《燕歌行》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相思令·吳山青》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