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迪 【本書體例】
【原文】:
敬之敬之(1),天維顯思(2),命不易哉(3)。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4),日監在茲(5)。維予小子,不聰敬止(6)。日就月將(7),學有緝熙于光明(8)。佛時仔肩(9),示我顯德行(10)。
【鑒賞】:
《敬之》是周成王敬天自戒并告群臣的詩。與上篇《訪落》作于同時,詩旨相近,但同中有異。孔穎達認為:“《訪落》,與群臣共謀;《敬之》,則群臣進誡。文相應和,事在一時”(《閔予小子·疏》)。前篇重在咨詢群臣,尊天敬祖;本篇重在自我警戒,敬天勉己。
全詩一章十二句,可分上下兩段,各有六句。方玉潤認為:“此詩乃一呼一應,如自問自答之意,并非兩人語也”(《詩經原始》)。所以此詩是自成問答式的完整統一體。上一段,旨在敬天自箴;下段旨在警戒自勉。兩段有機聯系,互為補充,緊密相關,不可分割。
前六句先寫敬天。周王敬天思想極為強烈。他們認為周之代殷乃是天意所鐘,周王朝是否長治久安,也取決天命。敬天,是為了樹立權威,以顯示自己是“真命天子”,一切只有順從上帝,才可以逢兇化吉,國運昌盛。詩中講了敬天之由有二,一是天命不易,只要奉行天道,必會得到天的福祐。二是“二氣之運行,萬物之化育,皆天升降其事也”(陳啟源《毛詩稽古編》)。天是世間萬事萬物的主宰,萬不可違,況且皇天正在每日每時地監視著一切。
后六句,寫自戒,是為了樹立榜樣。周王既嚴以律己,也嚴以待人。“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是自謙,也是實情。因為自己年幼無知,不太懂得敬天明道之事,所以必須學習,通過日積月累,力求盡快走上替天行道的光明之路。嚴于責己,勤奮向學,才能使自己所作所為既不違背列祖列宗之托,又能“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詩末是對大臣的期望:“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既是前面詩意的延續,又是“敬天”、“自戒”之意的興化。目的只有一個:繼承發揚祖先的美德,更好地承擔起上天賦予的家邦重任,使周祚萬世不替地綿延下去。
此詩工于發端,起勢突兀,單刀直入,揭明詩旨。作者以復疊的詞語,急促的節奏,警誡自己,激勵自己,要尊崇天命,嚴以律己,自立自強,奮發有為;而且在警呼之中融進了自己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情懇意切,使人警醒,催人自勵。另外,詩歌又工于錘煉語言,創造生動警策的語匯。如形容天帝居高臨下,洞察一切用“高高在上”;形容循序漸進,“日積月累”求得學問用“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這些今天都已成為成語、格言,甚至成為后世學人士子奉行不渝的座右銘。詩在句式上以四言為主,但又間有六言和七言,參差變化,錯落有致,增加了詩語疏蕩流轉之美。
上一篇:《敝笱》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文王》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