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荔枝》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
一種天然好滋味,可憐①生處是天涯。
【注釋】
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詩,詩人通過贊譽海南荔枝,表達了對故鄉的熱愛和本身的自信,明代丘浚作。丘浚,字仲深,號深庵、玉峰,海南瓊山人,明代文學家、理學家。
①可憐:可愛。
【大意】
要說世間的奇珍異果,恐怕沒有比荔枝更美好的了。荔枝是如此的美好,一層薄薄的絳紅色果殼仿若輕紗般籠罩著如玉似雪的肌膚,只看上一眼,便會使人心馳神往。倘若有幸能湊近嗅一嗅,或者啖上一顆,那美好的感覺定會令你整個人渾身舒暢。荔枝是如此的美好,它生長的地方也定非凡俗之境,也唯有在那天之涯、海之角才能找尋到它的蹤跡。
【賞析】
丘浚從小就胸懷“遙從海外數中原”、“應須一口吸江湘”的雄心大志,對生養自己的海南充滿了自豪和熱愛,對海南特產荔枝的喜愛之情自然也就更甚了。他少年得志,志大才博,深受時人器重推薦,一路春風得意,仕途上一路扶搖直上,有這份自豪也是自然的。
海南荔枝天生就是無與倫比的珍品,就如詩人自己一般,而這等珍品、奇才,正是因為得天獨厚的海之角、天之涯的賦予,才能生就如此無以倫比的天然美質,才能這樣加倍招人喜愛和受人推崇。在天涯海角這片得天獨厚的熱土上,無論是人,還是物,都是那么的美好。對海南荔枝的無以復加的推崇,寄托的是詩人對海南故土的無以復加的熱愛和眷戀。這種寄托是那么的妙合無垠、自然巧妙,使人讀之更覺意蘊悠遠,深感詠物之三昧。
【拓展】
北宋蘇軾曾作《惠州一絕》,同樣高度贊頌了荔枝,只不過蘇軾贊頌的是廣東惠州的荔枝。全詩如下: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上一篇:《詠煤炭》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幼女詞》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