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翥《七律·清明》千家詩鑒賞
高翥〔一〕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二〕。
〔一〕高翥(1170—1241):原名公弼,字九萬,號菊澗,余姚(今屬浙江)人。幼習科舉,不第即棄,以教授為業,布衣而終。他游蕩江湖,專力于詩,畫亦極為出名。晚年貧困潦倒,無一椽半畝,在上林湖畔搭了個簡陋的草屋,因慕禽鳥信天緣習性,自署“信天巢”。與詩友唱酬為樂。高翥詩有民歌風,擅長以平易自然之句寫出尋常不經意之景色,平易雅淡,膾炙人口。有《菊澗集》二十卷,已佚。清康熙時裔孫高士奇輯為《信天巢遺稿》。
〔二〕九泉:人死后的葬處。古人相信人死了魂歸地下,其地為九泉,又稱黃泉。阮瑀《七哀》詩:“冥冥九泉室,漫漫長夜臺。”崔玨《哭李商隱》詩:“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點評】詩人用對比手法,展現出清明節掃墓前后迥然不同的景象,抒發了世事皆空、及時行樂的思想,表現了詩人極為消沉的情緒。據傳,明代有人因爭墳地大打出手,致死人命,有位秀才將高翥的《清明》詩改換數字,便成一首絕妙的勸諫詩:“南北山頭爭墓田,清明毆斗各紛然。衣衫撕作白蝴蝶,腦袋打成紅杜鵑。日落死尸眠冢上,夜歸兒女哭燈前。人生有事須當讓,寸土何曾到九泉。”
上一篇:程顥《七律·郊行即事》千家詩鑒賞
下一篇:竇叔向《七律·表兄話舊》千家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