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喜也無憂
摩拏羅[1]
心隨萬境轉(zhuǎn),轉(zhuǎn)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無喜復(fù)無憂。
《景德傳燈錄》卷二頁三十五
【白話新唱】
我們的心隨著外面千變?nèi)f化的境界轉(zhuǎn)變
這個能轉(zhuǎn)變流暢的心就是極深的奧秘
只要隨著外境流轉(zhuǎn)時能夠認得自心本性
這樣無喜也無憂就是解脫
【分析與鑒賞】
當(dāng)你起心動念尋思:“到底什么是禪呢?”這時不要再推理下去,反而該倒轉(zhuǎn)尋思的對象,回到自己的念頭上:“到底是誰在尋思‘到底什么是禪’呢?”
能夠思考推理的心,本身就是佛性的顯現(xiàn),當(dāng)你有任何起心動念時,佛性已參與其中。倘若你再尋思“到底什么是佛性”,不正是戴著眼鏡找眼鏡嗎?
隨著因緣河流,一路漂去,無妨。如果一定要說:我要向東,我要向西,我要逆流而上……那反而是大我執(zhí)、大我慢。
但是隨流要認得本性,否則與一般被業(yè)風(fēng)吹東吹西的輪回眾生有何差異?
同樣生活在世界脈動中,同樣受物質(zhì)世界的律則束縛,悟道者與未悟者的差別即在于前者知道而無為,后者不知道而想有所作為。
一樣被水果刀在手指上削出一道血口,悟道者未必能少掉肉體疼痛之苦,他只是比凡人更清楚肉體、痛苦的虛幻。在痛苦之時,也明顯體驗到疼痛亦是佛性的妙用,而能做到“隨流認得性,無喜復(fù)無憂”。
[1]摩孥羅:傳說中的印度禪宗第二十二祖。
上一篇:納蘭性德《擬古四十首(其十)》詩詞注釋與評析
下一篇:無名僧《春至百花開》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