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
潘閬(?—1009),字夢空,一說字逍遙,號逍遙子,宋初隱士、文人。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 (郭:外城,此處即代指城。) 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濤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賞析】
一生漂泊的潘閬,到過許多著名的城市,似乎唯獨對杭州最為情鐘,寫下十首《酒泉子》吟詠杭州風物。這是第十首,是全部回憶的收束。
估計每一位在杭州長期生活過的人,都不會忘卻錢江大潮,這是令人震撼的自然之力,也是別處難以見得的風景,白居易便也將之視作代表杭州的兩大元素之一。
但與白居易的逍遙閑適不同,江湖游士潘閬的觀潮與現代人一樣,是擠在熙攘的人群中翹首觀望,而且對自然之力也沒有云淡風輕的笑看,而是有滄海成空的驚嚇。這是普通人家最尋常不過的反映。
于是關注點便會投向那不畏自然的弄潮吳兒,他們也是平凡人家的孩子,但卻有自己沒有的勇氣與力量,羨慕的情緒也就油然而生。在這人與自然的搏斗中,自然的力量其實被無所畏懼的人凸顯得更加強力,使得相對柔弱的潘閬在時過境遷之后依然能被震撼出陣陣寒意。
弱小之人似乎都會向往強大的力量,但人終究不能超越自然的偉力。
上一篇: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棄久》表達什么?《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棄久》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表達什么?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