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號巖壑,又稱伊水老人、洛川先生,祖籍河南洛陽。少有文名,紹興五年(1135)經舉薦獲進士出身,擔任秘書省正字。本是主戰派,后阿附秦檜,受任鴻臚寺少卿,時人非之。朱敦儒詩詞皆長,尤工詞。多寫隱逸生活,詞風曠達灑脫。南渡后也寫過一些關注國事的作品,境界蒼涼。著有《樵歌》。
相見歡
【原文】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 ① 散,幾時收?試倩 ② 悲風吹淚過揚州。
【注釋】
①簪纓:古代達官貴人的頭飾,這里代指貴族。
②倩:請、煩勞。
【譯文】
登上金陵城上的西樓,倚著樓上的欄桿,眺望茫茫大地深秋的景色。斜陽欲墜,大地一片寂寥,長江的水靜靜地向東流去。
金人南侵,中原一片戰亂,貴族、官員都潰散而逃。什么時候才能把中原失地收回來呢?請悲涼的秋風把我憂國憂民的眼淚通過揚州送到金人占領的地區去吧!
【鑒賞】
這首詞是詞人南渡后登上金陵城西樓,憑高眺遠時所作,抒發了濃郁的愛國情懷。全詞境界雄渾,蘊藉深沉,代表了當時所有愛國者的心聲。
上片寫景。詞人運筆精巧,緊緊抓住富有特色的景物進行描寫,勾勒出一幅雄渾、壯闊,而又雜有蒼涼、凄清的秋景圖?!拔鳂恰?、“清秋”、“夕陽”、“大江”,這樣的景象極易讓人聯想到故國、家鄉、人生、希望。再加以形象傳神的動詞,自然就產生了濃郁的感情色彩?!耙小弊?,突出詞人的憂傷和惆悵;“垂”字,寫夕陽,減其壯麗而添其悲涼;“流”字,明寫大江之奔流,其實更是寫時間和時代的奔流。這幾句情景交融,蘊藉深沉。
下片抒寫亡國之痛和收復河山的雄心壯志。詞人面對蕭疏之景,很容易想到“中原亂,簪纓散”,進而想到“幾時收”。這三句環環相扣,一氣貫穿,一方面表達了詞人收復山河的心愿,另一方面也是對昏庸朝廷的斥責。最后一句,賦風以人的情感,手法高妙,是詞人殷殷愛國之心的體現,言有盡而意無窮。
這首詞語言簡練,蘊藉深沉,想象新奇,境界雄渾,讓人讀之熱血沸騰、回味無窮。
【宋詞地圖】
金陵:今江蘇南京。
中原:位于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陜西省及山東省的一部分,是中華文明的搖籃。
揚州:位于江蘇中部,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上一篇:黃孝邁《湘春夜月》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石孝友《眼兒媚》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