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與熱誠
千首詩成不入門,嘆他詩只嘴邊存。
忍將詩味消于水,擅把詩名拔了根。
翻上情天須積淀,深窮心海即雄渾。
詩心寂寞詩情熱,才得風騷片縷魂。
詩人必寂寞,不寂寞無以得詩。
蓋詩者,發(fā)人所未發(fā),道人所未道,必苦心孤詣窮其心智,始能有得。
所謂“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必獨上高樓始能望盡天涯路。若呼朋引類,評頭品足,指指點點,談笑歡謔,或可遍覽樓下熱鬧,天涯路云者,必無心無意無暇望之也。
故詩之得,必從“獨”字做功夫。少陵為人性僻耽佳句,性僻,獨也。性僻始有心有暇耽佳句,耽佳句始有心有志于性僻,兩者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究其本,惟一獨字交代。
詩人必熱誠,無熱誠無以作詩。
蓋詩者,人事情志之感發(fā),無感不足以發(fā),無熱誠不足以感,故必熱誠,始能有作。
所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必得十分熱誠,始能尋千百度而不廢止。若淡然游離,凡事可與不可之間,無所謂不得不發(fā),無所謂勢所必發(fā),必淪于拼湊,無作可言也。
故詩之作,必得熱誠為之鼓舞。少陵語不驚人死不休,死不休,熱誠之極也。有死不休之志,必得驚人語,驚人語必燃此死不休之志。兩者互為因果,表里相成,究其本,惟一熱字交代。是以,詩家必獨而不獨寂,必熱而不熱鬧,始能深于詩道。
陳伯玉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是其獨也;愴然而涕下是其熱也。
李太白昨日之日不可留,是其獨也;抽刀斷水水更流,是其熱也。
杜少陵萬方多難此登臨,是其獨也;日暮聊為《梁甫吟》,是其熱也。
李義山迢遞高城百尺樓,是其獨也;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是其熱也。
蘇東坡把酒問青天,是其獨也;千里共嬋娟,是其熱也。
辛稼軒換得東家種樹書,是其獨也;壯歲旌旗擁萬夫,是其熱也。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惟從此寂寞與熱誠之交匯處,能見詩之情韻風致,始能得詩之深味也。
上一篇:孤獨出真詩
下一篇:就《國風》出自士大夫提供些史料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