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踏枝
馮延巳(903—960),又作馮延己、馮延嗣,字正中,江都府(今江蘇揚州)人。五代南唐詞人,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
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賞析】
閑情便是閑愁,一種無憂無慮狀態下感受到的淡淡哀愁。愁的是什么?詞人已經給出了答案——春來惆悵,愁的是春天的短暫,愁的是時光一去不復返。這種時間意識是屬于青春的情感。人在這個年齡段會第一次意識到時間的流動,而且能夠自由地享受一段時光的漫長,而后又真切地體認到它的短暫。
當青春逝去,年齡不僅帶給人不斷豐富的閱歷,更帶來生計所迫的苦苦奔波。當自己為家人的柴米油鹽煩惱的時候,曾經的閑愁也就悄然退場了。人們會說這是成熟,是有責任的擔當,是長大了。
可是閑愁并沒有真正退去,它總在不經意間探出頭腦,提示人們它依然還在。一縷春光,一葉新柳,一波碧水,一簇桃花……這些都能勾起年輕時的惆悵,時間意識在成年后的每一個年齡段都很強烈,只不過外化成各式各樣的具體新愁,一時間并不覺得是青春憂傷的延續。當終于想明白了,也已過了許久許久,久到身邊的人都不知所終,只剩下自己在忘川的橋邊久久佇立,咀嚼著永恒的寂寞孤獨。
上一篇:李珣《巫山一段云·古廟依青嶂》表達什么?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潘閬《酒泉子·長憶觀潮》表達什么?《酒泉子·長憶觀潮》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