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離思
元?。?79—831),洛陽人。8歲喪父,少年貧賤。53歲卒。早年與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并稱“元白”,其作品號為“元和體”。其詩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創作以詩成就最大。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題解】作者的詩歌數量很多,他自己就分為古諷、樂諷、古體、新題樂府、律詩、艷詩等十類。這首《離思》即屬于寫男女之間愛情的艷詩。
【注釋】1.曾經:曾經歷過。2.滄海:因海水呈蒼青色,故稱。3.難為水:滄海深廣,因而使別地方的水相形見絀。4.除卻:除了。5.不是云:宋玉《高唐賦》說:巫山之云為神女所化,上屬于天,下入于淵,茂如松樹,美若嬌姬。相形之下,別處的云就黯然失色,不是怎樣美麗好看的云了。6.取次:走進,循序而進。7.半緣:一半因為。8.修道:既信佛也信道,此處指的是品德學問的修養。
【串譯】曾經歷過滄海的煙波浩渺,就不會被其他任何一處海水所傾倒,曾經陶醉于巫山的云蒸霞蔚,就不會被其他任何一山風云所迷醉。雖然每天無數次從花叢中走過,還是懶得回頭看她們一眼,這一半固然是為了修身治學,一半卻是因為心中還依然深愛著你的緣故!
【賞讀提示】此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接連用水、云、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全詩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兩句,破空而來,暗喻手法絕高,幾乎令人捉摸不到筆意所在。“曾經滄海難為水”,是從孟子“觀于海者難為水”脫化而來。詩句表面上是說,曾經觀看過茫茫的大海,對那小小的細流是不會看在眼里的。然而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用宋玉《高唐賦》里“巫山云雨”的典故。表面是說: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觀。其實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愛的女子,充分地表達了對那個女子的真摯感情,表明其他女子便是縱有傾城國色、絕代佳人也不能取得他的歡心和愛慕。第三句“取次花叢懶回顧”,是用花比人,意思是說我即使走到盛開的花叢里也懶得回頭觀看。為什么呢?第四句“半緣修道半緣君”做了回答。意思是說對世事看破紅塵去修道的緣故,這是其一。其二,是因為他失去心愛的她,再也不想看別的“花”了。統觀全詩不難看出“取次花叢懶回顧”的原因,還是因為失去了“君”。“半緣修道”之說,只不過是遁辭罷了。
這首艷詩盡管寫得一往情深,熾熱動人,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于描寫愛情題材的古典詩詞中亦堪稱名篇佳作,但是畢竟只是描寫男女之懷戀的,誦讀的語調應是委婉媚麗的,以“柔媚”為主基調。語勢整體上要取“收”勢。
【推薦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上一篇:《僧志南·絕句》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劉邦·大風歌》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