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佘國均李志
地面上筑了一座萬里長城
何等的牢固、何等的綿長!
從此殷勤的清風不再送到南邊
那胡笳的聲調悠揚。
我心里筑了一座悲苦的城,
十分的高大,十分的堅實。
從此那窈窕嫵媚的歡愉,
沒有來光顧我一次。
你始終欺騙我的希望呀!
你就是筑城工人。
我心上一塊塊悲苦的磚,
都是你親手造成。
汪靜之
這是汪靜之的詩集《寂寞的國》里較有代表性的一首詩。詩人用現實中巍巍的萬里長城作喻,來形容詩人內心無望的孤寂和對人世冷漠的慨嘆。
詩篇一開頭,就描述了地面上一座牢固、綿長的萬里長城。正因為在遠古的時代,有了這樣一座堅固的長城,才致使北方那殷勤的清風,不再飄拂到南邊;北方那悠揚的胡笳聲調,也不能縈繞中原,現實中的萬里長城,隔斷了南方和北方,隔斷了中原大地的人民和北方邊地的人民的交流和溝通。
地面上的萬里長城尚且如此,詩人心中慢慢筑起的萬里長城又如何呢?詩人心中那座高大堅實的長城,輕輕拒絕了窈窕嫵媚的歡愉,悲苦、落寞的心情充盈在詩人的心中。詩人形象而具體地傾訴了心中久蘊的情感,他多么渴望那“窈窕嫵媚的歡愉”來光顧他清冷的心靈空間。
詩篇結尾,詩人對“筑城的工人”懷著難以言說的怨憤,他多么希望這一塊塊悲苦的磚沒人造成。他痛恨這座“悲苦的城”,他希望沒有人造成“一塊塊悲苦的磚”。
通篇詩歌,詩人用一種形象的比喻和直抒的語句,表達了那樣一個時代,以他們為代表的一批青年人心中的悲苦,以及對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發出了強烈的控訴。
《寂寞的國》是汪靜之在1922年到1925年寫的詩的結集,詩人象一位孤獨的旅人吟唱著凄涼、悲苦的歌。
《寂寞的國》中的詩篇,與《蕙的風》相比,語言文字上有明顯的提高,詩句形式的安排也趨于整齊。“心上的城”都充分體現了這些特點。
上一篇:魯迅:影的告別
下一篇:(法國)波特萊爾:憂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