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玄武禪師屋壁
杜 甫
何年顧虎頭,滿壁畫滄洲。
赤日石林氣,青天江海流。
錫飛常近鶴,杯渡不驚鷗。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游。
杜甫,本書卷二《絕句》等已介紹。此為杜甫于寶應元年(762)在梓州(今四川三臺潼川)時作。當時玄武縣(今四川中江)屬梓州。玄武縣東二里處有玄武山,山有玄武廟,即杜甫所謂玄武禪師屋。該廟在梓州治所之西不遠處,《題玄武禪師屋壁》當是杜甫游覽玄武禪師所居屋,題在壁畫上的。
首聯將畫家直接說成是顧虎頭?!邦櫥㈩^”即晉代著名畫家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人稱“才絕、畫絕、癡絕”,尤精繪畫,善畫神仙、佛像、禽獸、山水。“滄洲”乃傳說中神仙生活的地方,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下稱該地去中國數萬里,“其洲方千里,花木常如二三月,地土宜五谷,人多不死,亦出鳳凰、孔雀、靈牛、神馬之屬”。兩句前著“何年”兩字,便顯得煞有介事,仿佛這幅壁畫真的為顧愷之所作。讀者當然不會真的相信這一點,但是我們都可能承認這幅畫畫得非常好。
頷聯對畫面的內容作了描述。三句寫在一輪紅日的照耀下,林立的山峰間云霧飄渺。四句寫在藍天之下江水奔騰,海浪洶涌。此聯寥寥十字就概括出了畫面中既迷朦飄渺,又雄偉壯麗的景象。
頸聯利用兩個典故贊美禪師。五句典出《神僧傳》,宋祝穆《古今事文類聚》前集卷三十五《卓錫開山》稱:“舒州潛山最奇絕,而山麓猶勝。志公與白鶴道人欲之,同謀于梁武帝。帝以二人俱具靈通,俾各以物識其地,得者居之。道人曰:‘某以鶴止處為記。’志公云:‘某以卓錫處為記?!讯Q先飛去,至麓將止,忽聞空中錫飛聲,志公之錫遂卓于山麓。道人不懌,然以前言不可食,遂各以所識之處筑室焉。”下句典故出自梁釋慧皎《高僧傳》卷十《宋京師杯渡》:“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撩辖蚝?,浮木杯于水,憑之渡河,不假風棹,輕疾如飛,俄而渡岸,達于京師?!倍鸥υ谶\用這一典故時,還加上了“不驚鷗”的細節,說明杯渡技藝的輕盈高超。杜甫用這兩個典故,顯然是贊美玄武禪師佛法高深。
尾聯結束全篇。七句是對畫的總結,從畫中似乎尋找到了通往廬山之路,廬山為我國佛教勝地之一,東晉釋慧遠曾在那里主持過翻譯佛學經典的活動。“似”字下得非常準確,因為杜甫雖然對佛教有些興趣,但是并不信仰,這句詩只不過是繼續贊賞壁畫而已。末句是對禪師的贊揚,詩中將禪師比成慧遠,而將自己比成陶淵明?!盎圻h”為東晉著名高僧,住廬山東林寺,為凈土宗始祖,在僧俗兩界均有很大影響,陶淵明曾與之游?!罢妗弊忠灿玫煤軠蚀_,因為儒家知識分子對陶淵明是完全能夠接受的。這兩句如清黃生《唐詩摘鈔》卷一所評:“觀畫壁似得廬山路,對禪師真隨惠遠游。豈惟山水如真,人物亦相隨入畫矣。一邊贊畫,一邊贊禪師,凡題有主人,詩必照顧之,此唐賢不易之法也?!?/p>
巧用典故是此詩的一個顯著特點。用“顧虎頭”就突出了壁畫的水平,用“滄州”就說明了畫的內容,用“志公”與“杯渡”就贊美了禪師,用“慧遠”與陶淵明就表達了主題。許多內容都是難以表達的,使用了典故不僅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出來,而且還耐人尋味。
上一篇:無名氏《題壁》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蘇 軾《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