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若娟
我的愛人是深深藏在
水底的火焰
——我的愛人是歡樂的親切的
我的愛人象水底的火焰
難尋蹤影。
風的手指
給她帶去
脆弱的
快速的問候。
我的愛人是歡樂的
親切的
難于
相逢
象水底的火焰
難于相逢。
(申奧譯)
(美國)埃茲拉·龐德
詩人在唱一曲委婉、低回的詠嘆調。詠嘆調抒情,表意,一波三折,一唱三嘆。詩人愛她的戀人,她歡樂、親切,然而難尋蹤影。詩人托微風捎去自己的愛意,然而這傳達卻是脆弱易散的,和她仍難于相逢。詩人清清楚楚地看見她,清澈的水底下的一簇紅火,然而能接近嗎?下得水去,濺起水花,會否潑滅她?戀人熱切,歡快,象一團跳動的火焰,然而她在水底燃燒,在水底跳動,在水底發熱。能看見,卻不能深切感受;能想象,卻不能真切體念。水底的火焰啊,可望而無路尋!水底的火焰啊,可望而不可逢!水底的火焰啊,可望而不可即!多么真摯的深情,多么曲折的戀意。
我想起一首中國古詩,很古很古的《詩經·蒹葭》。同是一波三折,同是一唱三嘆。同是可望而無路尋:“朔洄從之”,“朔游從之”。同是可望而不可逢:“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同是可望而不可即:“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兩首詩有異曲同工之妙,是龐德讀過這首中國古典詩?無據可查。然而龐德確確實實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崇拜者。他翻譯過李白、王維的詩,翻譯過孔老夫子的《大學》、《中庸》》。他用東方詩的手法來寫詩,他的詩表現了東方詩的意境和風格。
上一篇:戴望舒·印象
下一篇:馮延巳:喜遷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