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馀
朱慶馀 (生卒年不詳),
越州(今浙江紹興)人。中唐詩人。
◆ 近試上張水部 ◆
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賞析
從后人的眼光來看,唐代科舉考試不夠嚴肅。試卷不糊名,考官能看到考生的名字;考生的出身門第、名聲大小、有沒有權勢者舉薦,都是影響能否被錄取的重要因素。因此唐代士子都需在考試之外另下功夫,他們廣事干謁,拜見名公巨卿,希望得到他們的賞識和舉薦;考試前把平時所作詩文投給朝中顯貴,以期待他們能轉致主考官,稱為“行卷”——要參加進士科考試的舉子們是不能直接向主考官行卷的。行卷后隔一段時間,還可以再投卷或呈送書信,稱為“溫卷”。
朱慶馀這首《近試上張水部》就是這樣一首溫卷性質的詩。此詩妙在全篇用比,生動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目的。從字面上看,這首詩表現了新嫁娘在新婚第二日見公婆前的心情,她緊張而又期待,不知道自己是否會被公婆接受,這決定著將來她在這個家庭中的命運。所以她精心打扮,可又不知自己這樣的打扮能否讓公婆中意,于是她首先征詢丈夫的意見——此時她身邊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參謀,他的意見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公婆的看法。
而朱慶馀真正要表達的,是以公婆比主考官,以丈夫比張籍,以新嫁娘比自己。臨近考試,他就像新嫁娘一樣忐忑不安,希望知道自己的文章是否能讓主考官中意。而張籍的意見,就是重要的參考。
這首詩如此巧妙,引得張籍也用一首比體詩給予了答復,他在《酬朱慶馀》中寫道:“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歸,一曲菱歌敵萬金。”將朱慶馀比作明艷的“越女”,將朱慶馀的詩比作價值萬金的“菱歌”,毫無保留地表達了對朱慶馀詩文的贊賞之情。
上一篇:張九齡《望月懷遠》表達什么?《望月懷遠》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蘇軾《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表達什么?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