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飲·黎簡
村飲家家醵酒錢,竹枝籬外野棠邊。
谷絲久倍尋常價,父老休談少壯年。
細雨人歸芳草晚,東風牛藉落花眠。
秧苗已長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
古代的習俗,在春秋兩季的社日里,村民們湊錢備了牲酒,先祭土神,祈求豐年,然后聚在一起歡飲,有時還熱鬧一番,開展各種娛樂活動。晚唐詩人王駕的名篇《社日》曾從一個側面含蓄而生動地寫出了春社之日的歡樂景象:“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黎簡的這首詩看來也是寫春社之日的村飲,但意境和寫法都不相同,可謂別開生面之作。
詩的前面兩聯寫村飲時情景。詩人一開篇便點明題意。“家家”,表明村民湊錢聚飲的普遍。“竹枝籬外野棠邊”,是對村飲地點的素描,不僅繳足了“村飲”的題面,而且給詩的意境增添了野趣。從首聯所寫來看,似乎村民們開懷暢飲的場面即將出現。然而第二聯兩句,詩人用筆來個奇峰突起:不提如何飲酒,卻寫村民們圍繞物價飛漲進行話苦憶甜的場面。“谷”和“絲”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吃飯穿衣,這些東西的價格長久以來成倍地上漲,誰家能夠承受得了?怪不得父老們要回憶過去的日子,對康熙時代的東西便宜絮談不止。可年輕人聽聽以后有些不耐煩了,他們覺得老談這些有什么用!還能叫谷價絲價跌下來?于是站起來說:“老人家,你們不要再談年輕時候過的好日子了。”父老們的絮談和年輕人的厭聽,不同的情態,其實是反映了共同的心理:對“谷絲久倍尋常價”的現實深表不滿,讀者由此可以想見當時“家家”所過的苦難日子。“父老休談少壯年”,這一句真可說是生趣飛來,余味無窮。
詩的下面兩聯寫村飲后景象。村飲結束時天色已“晚”,詩中只說“人歸”,而不是王駕詩中所寫:“家家扶得醉人歸”,說明這次村飲時間雖長,大家都沒喝醉。原因不言而喻:“谷絲久倍尋常價”——一來各家沒多少錢好湊,打來的酒只能“意思意思”;二來物價飛漲像一團陰云壓在村民們的心頭,誰還有豪興貪杯?在第三聯中,詩人轉以較輕松的筆調描寫村飲結束后即目所見:細雨濛濛、芳草萋萋、東風拂拂、落紅無數、牛墊花眠,一派寒食節來臨時的村野暮春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欣賞、贊美之情。另一方面,詩人在這一聯中所描繪的妍秀景色與村民們在歸來路上稍稍寬慰的心緒也是融治的:東風化雨,老天給安排了插秧的大好時節;牛眠養神,正可作春種的得力助手。可以想見,此時此刻,在村民們陰沉的心田透出了亮色,他們把希望寄托在奪取今年的好收成上。結尾二句再拓展一步,寫到了“村飲”之后。此時,田里秧苗已初長,還需辛勤護育;桑樹則才出短芽,更當著力培養。看來,在春分、寒食兩個節令之間,正有一場大忙在等待著鄉人們,這一場聚飲,只是讓他們暫且松一口氣罷了。“忙甚(忙得厲害)”二字,也透露出這樣的意思:“村飲”看似是“閑”,其實正是大忙的前奏。所以,這一句雖然表面上與上文不同調,其實正是上文的自然延續,也是上文的總結。
這首詩中“谷絲久倍尋常價,父老休談少壯年”兩句乃一篇之警策。就思想內容而言,這一聯尖銳而深刻地反映了所謂乾隆盛世時代物價飛漲、百姓不堪承受的現實。就藝術表現而言,這一聯平中見奇,雋妙峭異,被凌揚藻稱為“絕妙”之句(見《國朝嶺海詩鈔》卷十四)。
黎簡的詩往往千錘百煉而出,近體多奇崛之作。這首《村飲》描繪風土人情,卻寫得紆徐婉摯,秀麗自然,代表他詩歌創作的另一種風格,故受到評論家們的特別注意。屈向邦在《粵東詩話》中就贊美此詩“工麗絕倫,深類晚唐名作”。
上一篇:趙執信《村舍》藉景物言志詩
下一篇:洪昇《答友人》表達友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