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宏恢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
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廣袤的、闃靜的、銀色的世界。紛紛揚(yáng)揚(yáng)的大雪,自天而降,周圍的一切都被這大雪覆蓋。鳥不再在山上盤旋,人也不在路上行走。而且這畫面上,不是一座兩座山,不是一條兩條路,而有“千”“萬”兩個數(shù)字,分別說明了山多和路多。“絕”和“滅”兩個入聲字,又把這種無生命的活動強(qiáng)調(diào)到了頂點(diǎn)。這開頭兩句,為漁翁的垂釣,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為莊嚴(yán)、冷靜、孤寂的氛圍和背景。
接下去兩句說,在“鳥飛絕”、“人蹤滅”這樣一個無生命活動的境界里,還是有生命在活動著的,那就是有一位漁翁在垂釣。不過,作者又通過“孤”和“獨(dú)”兩個形容詞,把這有生命的活動,限制到最最起碼的地步。江中,只有這一孤舟;孤舟之上,只有這一漁翁。他為了防雪,身上披了蓑笠;他不是在搖船,也不是在走動,他是靜靜地,一動不動地在那里釣魚。冬天,江水顯得十分寒冷,雪下在山上,下在路上,都使周圍成了銀裝素裹世界;雪下在漁翁身上的蓑笠之上,也已把漁翁本身,裝點(diǎn)成一個雪人;雪下在江里,它會入水而化,但時間長了,隨著氣溫的降低,也許江會封凍,江面也成了白皚皚的一片。因此,雖然這里有一個有生命的漁翁,可是又幾乎與無生命相似。
這首詩是柳宗元在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到永州時的作品,其朦朧的詩意或許可以告訴讀者:作者要展示給人們的是自己的清高孤傲的性格。雖然環(huán)境比較寂寞、孤獨(dú)、冷清,甚至似乎不帶一點(diǎn)人間煙火之味,但他堅(jiān)定而凜然不可侵犯。他不怕天寒,不怕紛紛揚(yáng)揚(yáng)的大雪,不怕孤獨(dú),專心致志地釣魚,我行我素。這漁翁的形象,不正是柳宗元本人的寫照嗎?我們從這水天茫茫,玉龍飛舞的混沌世界里,不正可以理解詩人的這種精神嗎?
上一篇:司空曙·江村即事
下一篇:辛牧·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