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獵
名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導讀】
這首詞作于熙寧八年(1075)冬。作者在《與鮮于子駿書》中曾說:“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指的就是這首詞。
【原詞】
老夫聊發少年狂①,左牽黃②,右擎蒼③。錦帽貂裘④,千騎卷平岡⑤。為報傾城隨太守⑥,親射虎,看孫郎⑦。
酒酣胸膽尚開張⑧,鬢微霜⑨,又何妨!持節云中⑩,何日遣馮唐○1?會挽雕弓如滿月○12,西北望,射天狼○13。
【注釋】
①老夫:蘇軾自稱,這一年蘇軾四十歲。聊:姑且。狂:這里指豪情。②黃:黃毛的獵狗。③擎(qínɡ):向上托。蒼:蒼鷹。④錦帽貂(diāo)裘(qiú):錦蒙帽和貂皮裘,這里作動詞用。貂裘:貂皮做的皮袍子。貂為一種嘴尖、尾長、毛皮黃黑色的哺乳動物,其皮為名貴衣料。⑤騎(jì):一人一馬的合稱,這里指太守的隨從。平岡:較為平坦的山丘地帶。⑥為報:為了報答。傾城:盡全城所有的人。太守:一州的行政長官,作者當時是密州知州(相當于漢朝的太守),所以自稱為太守。⑦孫郎:指三國時孫權。他曾親自騎馬射虎以表示勇敢。這里是作者以孫郎自比。⑧酒酣(hān):酒喝得很暢快。尚:更。胸膽尚開張:胸懷更加開闊,膽氣更為豪壯。⑨鬢:臉兩旁近耳的頭發,這里指頭發。霜:變白。⑩持節:拿著作為使者憑據的符節。以竹為桿,上綴旄牛尾三重。云中:漢代郡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一帶。○1遣馮唐:漢文帝時云中太守魏尚和匈奴作戰,有戰功。后因上報殺敵數字時與實際不符(少了6個首級)被逮捕判刑。馮唐認為這種處罰不恰當,向漢文帝陳述了自己的意見。漢文帝派馮唐帶著符節去赦免了魏尚的罪,魏尚仍復為云中太守。作者以魏尚自許,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2會:會當,定將。雕弓:弓背上雕有花紋,故稱雕弓。如滿月:弓形像半月一樣,射箭時盡量把弓拉開,便成了滿月形。○13天狼:星名。古人迷信地認為天狼星主侵略,這里指侵擾我國西北邊境的敵人。
【譯詩】
我姑且學一學少年人的豪氣和狂放,
左手牽獵狗右手架獵鷹直奔打獵場。
看我頭戴錦帽身穿貂衣意氣多豪邁,
帶領著上千的騎手卷過平緩的山岡。
為了報答全城百姓跟我出獵的激情,
要親自射殺猛虎像三國時孫郎一樣。
喝酒喝得痛快啊胸中膽氣更加豪壯,
又何必去計較兩鬢已染上點點白霜?
多么盼望著有人手持節符來到云中,
也不知朝廷什么時候能派遣出馮唐?
到了那個時候我一定要把雕弓拉滿,
望著西北邊境方向,狠狠射殺天狼。
【賞析】
這首詞是蘇軾早期豪放詞的代表作品。全詞借“出獵”場面的描寫抒發了作者保衛邊疆打擊敵人的報國熱情。
詞的上片主要寫打獵時的豪邁氣概和熱鬧場面,依此寫出獵的起因、出獵的行裝和出獵的場面,最后借用歷史英雄人物寫出獵的愿望。開篇一個“狂”字貫穿全篇、筆墨放縱,氣概豪邁,接著一個“卷”字與之呼應,力抵千鈞,生動地描繪出“千騎”風馳電掣的行動和叱咤風云的氣勢。接下來“為報傾城”三句塑造了一個意氣風發、豪情萬丈的人物形象。詞的下片由實而虛,進一步抒發“少年狂”的胸懷,抒發由打獵激發起來的慷慨報國之情。以“胸膽開張”四字為中心,直抒自己時時想著報國大事,時時盼望“遣馮唐”得以重用,實現“射天狼”的理想,表現了作者“老當益壯”、“老驥伏櫪”的豪情壯志,勾勒出一個挽弓勁射、氣概非凡、英武豪邁的英雄形象。
這首詞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自然地表現了作者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在題材和內容上都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它進一步發展了范仲淹悲壯蒼涼的邊塞詞的精神,為南宋蔚為大觀的抗戰詞開了先河。而且,通過對特定素材的描寫以及對抵御外族侵擾的忠義之情的抒發,形成了一種粗獷豪放的風格,具有陽剛之美,與當時籠罩在詞壇上的以柳永為代表的婉約詞風形成鮮明對照,從而奠定了豪放詞的基礎。
上一篇: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
下一篇: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湘夫人》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