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干戈戎貴堂 【本書體例】
【原文】:
思樂泮水(1),薄采其芹。魯侯戾止(2),言觀其旂(3)。其旂茷茷(4),鸞聲噦噦(5)。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思樂泮水,薄采其藻。魯侯戾止,其馬蹻蹻(6)。其馬蹻蹻!其音昭昭。載色載笑,匪怒伊教。
思樂泮水,薄采其茆(7)。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既飲旨酒,永錫難老。順彼長道,屈此群丑(8)!
穆穆魯侯(9),敬明其德。敬慎威儀,維民之則(10)。允文允武(11),昭假列祖(12)。靡有不孝,自求伊祜(13)。
明明魯侯(14),克明其德。既作泮宮(15),淮夷攸服(16)。矯矯虎臣(17),在泮獻。淑問如皋陶(18),在泮獻囚。
濟濟多士(19),克廣德心。桓桓于征(20),狄彼東南(21)。丞丞皇皇(22),不吳不揚,不告于訩(23),在泮獻功。
角弓其觩(24),束矢其搜(25)。戎車孔博,徒御無斁(26)。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爾猶(27),淮夷卒獲。
翩彼飛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28),懷我好音。憬彼淮夷(29),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30)。
【鑒賞】:
詩序說:“《泮水》,頌僖公能修泮宮也。”可是全詩的重心卻不是寫能修泮宮。詩的前三章寫了泮宮。也只是當僖公活動的場景而已。全詩極大部分是寫魯僖公派兵征服淮夷,凱旋歸來,朝臣在泮宮獻捷報功,淮夷也派使者來朝進貢珍寶。詩的主旨是贊頌魯僖公能文能武,有智慧才略,有道德,有威望。
《泮水》共八章,每章八句。第一章至第三章寫泮水之濱的盛會。在三章的開首運用比興復沓的手法渲染泮水兩岸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魯侯與其隨從來至泮宮,舉行頌禱。第四章至第五章側重寫魯侯。寫魯侯明其德孝其祖,亦文亦武,威武端莊,品德淳厚。第六章至第七章寫盛會的由來:三軍隨魯侯出征,討伐淮夷,淮夷歸降。最后一章,以正鸮棲林,含桑葚而吐好音,抒發勝利后的喜悅之情。全詩脈絡清晰,內在聯系緊密。
《泮水》是一篇歌功頌德的“頌”詩,在藝術表現上是具有其特色的。這首頌詩是以“賦”為其主要表現手法。詩是從泮水邊的盛宴寫起的,先寫魯僖公率隨從來到泮宮,陣容威武雄壯,僖公面帶笑容和顏悅色,在泮宮舉行頌禱。泮水邊的盛宴,本在魯侯領兵討伐淮夷取得勝利之后,可是詩首先用三章的篇幅不惜筆墨地鋪寫這次勝利后的盛大宴會,形成章法上的跌宕,運用倒敘的手法,以突出和強調勝利之不易,也引起讀者“為什么要舉行這樣規模的盛宴”的懸念,這個問題直到第六、七章才作了交代,這種倒敘方式的運用不僅使讀者覺得緊湊有力,而且能引發讀者一口氣讀完這首長詩的興趣。
這首“頌”詩還采用了“國風”所慣用的“比興”和“復沓”的表現手法,增強這首詩的抒情性。《泮水》前三章的開首兩句“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思樂泮水,薄采其藻”;“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這種先言他物,來引起所賦詠之事,正是比興手法的運用。不僅為魯侯率臣出場起了興起的作用,而且渲染了人物活動場所泮水之濱的歡樂氣氛。這首詩最后一章的前四句,也采用了“比興”的手法。作者用“翩彼飛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興”起后四句,淮夷臣服后,感于魯國恩惠“來獻其琛”。興中寓比,不僅運用得自然貼切,而且增強了詩的抒情色彩。這首“頌”詩前三章的前三句巧妙地運用了重迭復沓的手法,反復吟詠,僅用“芹”、“藻”、“茆”三個字就說明了人們在采小芹,采水藻,而且點明了這些活動的場所分別在“水邊”、“水面”。這樣前三章頭三句的既比興又復沓的手法不僅使這首“頌”詩的前三章具有“風”的特色,而且打破了表現手法上的單一。詩中第三章的“在泮飲酒”,第五章的“在泮獻囚”,第六章的“在泮獻功”,雖然中間隔了一章,位置參差錯綜,但在藝術效果上同樣具有重迭復沓的作用。
這首詩在用詞上也是很講究的,除前三章所說用詞精當外,善用疊詞也是本詩的一個特點。如寫魯侯的莊嚴威武,用“穆穆”;寫三軍的雄壯,用“桓桓”;寫將帥的勇猛,用“矯矯”等。其精當妥貼的程度,可知作者是費過一番推敲的工夫的。此外諸如“噦噦”、“噦噦”、“躋躋”、“昭昭”、“明明”、“濟濟”、“烝烝皇皇”等疊詞的運用都能使刻畫的對象形象鮮明,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總之,這首“頌”詩雖以“賦”為基本寫法,但并不使人感到平直乏味,其原因就是除了以“賦”為主要表現手法外,還靈活巧妙地運用了“比興”、“復沓”等多種藝術手法和表現形式。因此,也使這首詩既具有頌詩的宏大壯麗的特點,又具有較濃的抒情色彩。明代評論家孫鐮評此詩說:“大體宏贍然造語卻入細,敘事甚精核有致。前三章近《風》,后五章近《雅》。”(《孫月峰評詩經》)
上一篇:《泣麟歌》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澤門之皙謳》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