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導讀】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一首在文學史上頗負盛名的中秋詞。這首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日。作者當時任密州知州(今山東諸城)。從小序可知,此詞系作者醉后抒懷之作,同時表達了對弟弟蘇轍(子由)的思念。據南宋《苕溪漁隱叢話》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惫湃嗽u論說:此詞“自是天仙化人之筆”??梢娺@首詞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水調歌頭”為詞牌名,又名“元會曲”等。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后唐人演為大曲,“歌頭”為其第一章。
【原詞】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①。不知天上宮闕②,今夕是何年③。我欲乘風歸去④,又恐瓊樓玉宇⑤,高處不勝寒⑥。起舞弄清影⑦,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⑧,低綺戶⑨,照無眠⑩。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
【注釋】
①把酒:端起酒杯,舉起酒杯。②天上宮闕(què):指月中宮殿。宮闕:宮殿。闕:古代宮殿前左右豎立的樓觀。③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話傳說,天上只三日,世間已千年。古人認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編排與人間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問。④乘風歸去:乘駕著風回到天上去。作者在這里浪漫地認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⑤瓊樓玉宇:白玉砌成的樓閣,指月中宮殿。相傳月亮上有這樣的美麗建筑,稱為廣寒宮。⑥不勝:忍受不住,不堪承受。⑦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在舞動;詩人覺得仿佛和自己的影子一起嬉戲、舞蹈。弄:賞玩。⑧朱閣:朱紅色的樓閣。⑨綺(qǐ)戶:刻有紋飾的門窗。⑩照無眠:照著有心事的失眠的人?!?嬋娟:美人,這里指月里的嫦娥,代指美麗的月亮。
【譯詩】
丙辰年的中秋日,我高興地暢飲,喝得大醉,直到天亮,寫下了這首詞抒發情懷,同時表達對弟弟子由的思念。
天上的明月從何時出現?
我舉起酒杯來詢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廣寒宮中,
今夜里已經過到哪一年。
我本想乘風回到天上去,
又擔心身居于瓊樓玉宇
那凄冷的高處寂寞難耐。
我在月下伴著影子起舞,
感慨天上怎比得過人間!
月光轉過朱紅色的樓閣,
低低地照進雕花的窗前。
照在一個離鄉游子身上,
看他因思鄉而徹夜難眠。
月亮該不是對人有怨吧,
為何偏在此時又大又圓?
人間有悲有歡有離有合,
月亮有陰有晴有圓有缺,
此事自古來就難以求全。
只希望親人們安康健在,
雖遠隔千里共賞美嬋娟。
【賞析】
這是蘇軾的一首千古絕唱的中秋詞。
詞的上片寫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宮。首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便將詩人在中秋佳節觸景生情、思念久未聚首的弟弟的情懷引出。這里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接下來“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幾句,作者明寫月宮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潔,把那種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現了出來,把對于明月的贊美與向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但是,作者又在“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句中,將自己的幻景抹掉,肯定自己已入世為國的決心,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上片從幻想上天寫起,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一個“我欲”、一個“又恐”、一個“何似”,這中間的轉折開闔,顯示了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入世的思想終于占了上風。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里的“轉”、“低”和“照”都是描寫月亮的動態,暗示夜已深沉?!盁o眠”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么遺憾的事!于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離人們的同情。接著,詩人又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边@幾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況,很有哲理意味。最后“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襌娟”一句中對弟弟遙遠的祝福,表現出作者豁達的胸襟和不為離愁別苦所束縛的積極、樂觀態度。在表達對弟弟懷念之情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全詞構思奇幻,立意高遠,想象豐富,情韻兼勝,境界壯美。詩人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自己游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態度和美好愿望,極富哲理與人情味,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加之全篇皆是佳句,情感動人,表達了人們共同的人生體驗和情感經驗,成為“空前絕后”的中秋詞被人們傳唱至今。
上一篇: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橘頌》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
下一篇: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