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題解】
選自《全唐詩》。作者王昌齡(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詩人。青年時期,漫游各地,曾多次出入邊塞,到過河西、隴右、青海、玉門等地。開元十五年(727)中進士。授汜水尉,遷校書郎,再遷江寧丞。晚年因“不謹細行”貶為龍標尉,故世稱“王江寧”、“王龍標”。安史亂發(fā),還歸故里,途中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多寫邊塞生活和宮閨怨情,也有憤慨時政之作,題材廣泛,尤以邊塞詩名世。或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關將士英勇殺敵、以身報國的精神,氣象雄偉,格調(diào)高昂;或描寫軍旅生活的艱難、鄉(xiāng)思離愁的悲苦,表現(xiàn)出對士兵遭遇的同情,意境雄渾開闊,情調(diào)激越悲涼。其中,以七絕成就最高,能在短小的形式中,選擇典型畫面,刻畫人物內(nèi)心世界。語言流利,節(jié)奏明快,句奇格俊,聲情并茂。曾被譽為“七絕圣手”。王詩在《全唐詩》中存有一百八十余首,絕句占了八十首。唐代絕句,公認以李白與王昌齡為最好。《從軍行》七首,《出塞》二首,均為傳誦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芙蓉樓送辛漸》也是王昌齡的代表作,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送別詩。
芙蓉樓,遺址在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城西北角。登臨可俯瞰長江,遙望江北。這首詩約作于開元二十九年以后。當時,王昌齡為江寧(今南京市)丞,這次陪同好友辛漸,從江寧到潤州,在此分手,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這詩原題共兩首,第一首寫前一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行;這一首是寫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送別的情景。
【解讀】
全詩四句,詩意發(fā)展分兩層。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薄沧蛞梗庖u人的秋雨落到鎮(zhèn)江,望江面一片茫茫蒼蒼;清晨,我為好友送行,看到江邊那座小山孤獨的身影。〕
第一層,寫“寒雨”、“楚山孤”,渲染氣氛,襯托“送客”的心情。第一句,寫了“雨”、“江”、“吳”三種形象。寫出了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了無邊無際的愁網(wǎng)。雨是“寒雨”,一個“寒”字,點明了“雨”的季節(jié),是深秋之雨,透出了蕭瑟的秋意,寒意襲人。“寒雨連江”,可見“寒雨”之大,以致煙雨茫茫蒼蒼與江水連成一片,氣氛凄冷。是什么“夜入?yún)恰保渴恰昂辍保梢姟昂辍币彩恰耙埂庇辏雇頃r分,落到了吳地鎮(zhèn)江府。詩人因別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可以想見。這是寫“送客”前一天晚上的秋夜雨景,為下一場送別布下了一幅深沉的畫面與背景,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
詩的第二句,寫送別的場景,點明了“送”字,著重寫“送客”者的心情。這一夜,風雨同舟,想到友人即將分手遠去,自然有說不完的話,道不盡的情,情深誼厚,難舍難分,難以入睡。這一場景,寫了“客”、“楚山”,暗含著“送客”的詩人。“送客”的時間,是在“平明”,早晨;“送客”的地點,是在“江”邊。至于“夜入?yún)恰钡摹昂辍保健捌矫鳌睍r分已停,還是正濛濛而下,也就是詩人是冒雨“送客”,還是雨已過天已晴,詩中沒有明確交代,任憑讀者想象了。詩人“送客”途中,同登芙蓉樓,再次游賞,共享江南美好秋光。詩人想到友人不久便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友人雖還未走,詩人卻有了孤單之感。朋友即將奔向遠方了,友人回到洛陽,可與親友相聚,而留在吳地的詩人,卻只能像這孤零零的“楚山”一樣呵,佇立在江畔空望著江水逝去。“楚山孤”的一個“孤”字,寫出了環(huán)境的凄涼,更是詩人孤寂心情的寫照。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到了洛陽見了親朋好友,他們?nèi)绻儐栁业那闆r,請您轉告他們,我的心懷如同玉壺中的冰那樣明凈、清白。〕
第二層,寫江邊話別,寬慰友人,表露自己的心跡。客人即將啟程了,所去何方?去“洛陽”。此時詩人的心,便由“送客”的江邊飛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陽,來了一個很大的跳躍。這時“送客”的詩人,想些什么?叮嚀了客人些什么呢?朋友呵,今日您離開了鎮(zhèn)江府,離開了我,且莫悲傷,且莫難過。明日您到了洛陽,那里咱們的親朋好友會熱情地接待您,您從“親友”的友誼中會得到溫暖,得到安慰,得到幫助。詩人以此寬慰友人。詩人還在叮囑:您回到了洛陽,那里的好友見到了您,可能會詢問我的情況,那么,就請您代我向他們表露我的心境吧:“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句詩巧用新奇的比喻,比喻自己的心懷如同玉壺中的冰一樣明凈、廉潔、清白。詩人在這里向所送之“客”,以及“洛陽親友”表明自己對友人的感情純潔如冰,始終不渝;向“親友”們表白自己絕不因遭貶而改變志節(jié),保持冰清玉潔的品格,不與時俗同流。這樣,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親朋的深情。
【綜述】
這是一首送別詩,看上去是為送友人辛漸而作,實際上是寫送行者的感情與人格。它抒寫了詩人那種孤高不茍、清白自守的情懷。全詩以詩人心境的表露為主,即景生情,情蘊景中,那蒼茫的江雨和孤獨的楚山,不僅烘托出送別時的凄涼氣氛,更展現(xiàn)了詩人開朗的胸懷。詩人寫送別而不直言別情,卻別情自見;送友人不寫臨別贈言,而述自己的誓言,新穎獨到,發(fā)人深省。
全詩寫胸懷,表心跡,狀寂寞,都以“送客”為線串起,結構謹嚴。描摹生動,比喻新奇,含義深刻,不愧為唐詩中的佳品。
上一篇: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解讀|賞析綜述|題解
下一篇: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解讀|賞析綜述|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