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隱者·答人①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歷日②,寒盡不知年。
【注釋】
①答人:回答別人。據《古今詩話》記載:“太上隱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從問其姓名,不答,留詩一絕云”
②歷日:歷,推算。日,日子。
賞析
太上隱者,唐代的隱士,隱居于終南山,自稱太上隱者,生平不詳。
這是一首答問詩,從詩中的回答可以想見問者的問題可能有:你是哪兒人,在哪兒住,多大年紀,等等。
那么詩人的回答是:我偶爾會來到松樹下,枕著這塊石頭睡覺。深山里沒有歷書,冬去春來也不知年份。
從詩人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偶爾到此,來去自由。生活恬淡,高枕無憂。隱居深山,與世隔絕,室無歷志,不解甲子。而冬去春來,應為新年,但詩人卻詩承前句,因無歷志,不解甲子,而不知年份。不染世事,也自然不關心是何世何年。因此也就無從知道自己的年紀,更無法回答問者。陶淵明《桃花源詩》中有:“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唐人詩句有:“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看來詩人所答亦非誑言。這樣一位世外高人,獨來獨往,無日無年,形象傳神,呼之欲出。劉熙載《藝概》說過:“五絕無閑字易,有余味難。”而此詩恰恰是字無虛設,神韻高遠。非但如此,而且文字古淡,毫無著力之痕,意境深遠,盡是無為之道。李白隱居安陸(今湖北安陸縣)時有詩《山中答俗》云:“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酉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太白詩中有問無答,不答而答,已覺高逸。而此詩則無問無答,答在其中,自言自語,旁若無人。給人一種高深莫測、虛無縹緲之感,但一切又是那么自然,充滿了空靈之美,令人神往。實為唐詩中之絕品。
上一篇:古詩《司馬光·客中初夏(居洛初夏作)》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孟浩然·洗然弟竹亭》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