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虛曠
平田普岸[1]
大道虛曠,常一真心,
善惡勿思,神清物表,
隨緣飲啄,更復(fù)何為?
《景德傳燈錄》卷九頁一五五
【白話新唱】
真理像虛空一樣遼闊無邊
事事物物處處無一不是真理
如果你能不去分別這是善那是惡
那么真理自然會在你眼前顯現(xiàn)出來
如果你已經(jīng)知道
我們隨時都在真理之中
除了隨緣生活
還有什么好傷腦筋呢?
【分析與鑒賞】
除了隨緣生活,還有什么好傷腦筋呢?
這是最輕松、最自然的生活情調(diào),也是除了人類以外,萬事萬物的生活方式。
生活本來就是這么單純。然而,人心難平,不能安于內(nèi)心的寂靜,必須造作一些事物,來滿足無明的渴望。
許多浮現(xiàn)在我們腦海里的念頭,驅(qū)使我們?nèi)プ鲞@個做那個,如果我們冷靜反觀念頭來自何處,答案是令人心驚的。因為,念頭飄忽閃現(xiàn),無端而來,又無端而去,我們以為是自己的想法,其實不是。除了悟道者,其余的人都是身不由己,被無明的力量牽著鼻子走。
要擺脫無明的力量,唯有先從“如實知自心”開始,以不分別、不判斷的態(tài)度觀察自己的心。譬如說,當(dāng)心中流過一件悲傷的往事時,首先,不要讓“我”卷入其中,你所觀察的是“一種悲傷”,而不是“我的悲傷”。然后,你注意到,悲傷仍然是一種價值判斷,所以,你再讓它還原為“一種感覺”。再來,你觀察,這個感覺來自哪里?又如何消失呢?……
對不嫻熟這種心理運作的人,也許會覺得枯燥無趣,一點也不好玩,不如去看看電視、電影,快樂一下。
不可否認(rèn)的,面對真理,特別需要耐性與毅力。耐不住寂寞,不能堅持到底,就繼續(xù)輪回吧!實際上,陪伴我們一起輪回的人永遠(yuǎn)千萬倍于解脫的人。
但是,這樣的觀察,有無限的深度,你能夠鉆入意識的底層,到最深之處,探索一切問題的根源。
生命中,有些寂寞與枯燥,是不可逃避的,那是神圣的寂寞、神圣的枯燥。
[1]平田普岸(770-843):六祖下四世,嗣法于百丈懷海。
上一篇:斷巖了義《大地山河一片雪》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慈受懷深《家中四威儀之一》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