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寄石崖·黎簡
饑能鸞嘯病鳧伸,歸似鴻飛出犬狺。
萬戶冷眠琴獨語,東城風雨杳懷人。
石崖為黎簡友人。在此詩之前,黎簡曾寫有一首《左處士石崖彈琴詩》,故這兒云“復寄”。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懷友詩,重在替石崖寫照傳神。詩的語言凝練、生動,極富表現力。
詩的開頭兩句寫石崖平時的生活及其處世為人。“饑”了,無錢買米;“病”了,無錢求醫:石崖的生活可謂清貧之至!然而這位處士對待“饑”與“病”自有其獨特的方式。“嘯”,古代的高人雅士往往將它當作一種生活的藝術,視為“離俗”的表現。晉代的阮籍、王徽之、孫登等留下了許多善嘯的故事。“鳧伸”,是古人模仿野鴨子舒展肢體動作的一種健身體操。《淮南子·精神訓》中提到過六種保健養身的動作:“熊經”、“鳥伸”、“鳧浴”、“猿躩”、“鴟視”、“虎顧”。華佗曾模仿虎、鹿、熊、猿、鳥等五種動物姿態創造一種名為“五禽之戲”的體操,指出:“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則可“除疾”,使“身體輕便”。石崖“饑”則以“鸞嘯”療之,“病”則以“鳧伸”治之,這就十分傳神地寫出了他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和離塵遠俗的高潔情懷。為什么歸家時急急“如鴻飛”?因為世俗小人面目太可鄙;為什么出門時遭到“犬狺”?因為不肯同流合污,傲視、得罪了那些世俗小人。詩人在這里連用兩個比喻,非常形象地傳出了石崖憤世疾俗的心境和孤高離群的性格。
如果說詩的開頭兩句通過日常生活的細節描寫活現了石崖的形象,那末三四兩句則通過雨夜彈琴的深遠意境,進一步表現他高雅的意趣和幽獨的情懷。“琴獨語”與“萬戶冷眠”對照,帶有眾皆沉醉,唯他獨醒的味道,突出了石崖的卓識高情。“獨語”什么?不著一字,留下空白,讓讀者想像得之。不過,從結句“東城風雨杳懷人”來看,石崖的雨夜彈琴,并非心平氣和時的隨意消遣,而是獨抱幽懷時的心靈的傾訴。這種心靈的傾訴,可嘆周圍無人知音,知音者在遠方。由此可想見,“琴語”的內容之一是傾訴“杳懷人”的無限深情,此“人”即同時在思念自己的詩人黎簡。
這首絕句藝術表現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在替石崖寫照傳神時,看似語不及己,其實筆端飽含感情,即是說,詩人對老友的同情、贊賞、思念之情溢于字里行間。究其原因,不僅因為詩人與石崖一樣,過著甚為清貧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兩人的性格相近。黎簡為人也很清狂,曾自刻圖章曰“小子狂簡”。《順德縣志·黎簡傳》曾記載黎簡繪畫出名后,登門“求畫者趾相接,意稍有不合,雖巨金必揮去。”同樣地孤高遠俗,黎簡和石崖可謂神交,是真正的知音。
上一篇: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告別家人之作
下一篇:吳嘉紀《賦得對鏡,贈汪琨隨新婚(二首選一)》夫妻愛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