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1792—1841),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目睹了清王朝的昏庸腐朽,認為清王朝是“衰世”。主張革除弊政,是近代改良主義先驅者;主張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1839年,48歲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眷屬,在南北往返途中寫下了短詩315首,題為《乙亥雜詩》。此組詩以作者的一生經歷為主線,述寫其平生的著述、交游等,或記事,或抒情,大多借題發揮,抨擊時弊,表達其反對侵略、呼喚變革的思想和對未來的憧憬。1840年暴卒于江蘇丹陽云陽書院。其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三百余篇,詩詞近八百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
浩蕩離愁白日斜(xiá),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注釋】1.己亥:古代用天干地支法來標記的年月,本詩指一八三九年。2.浩蕩:形容愁緒無邊無際的樣子。3.吟鞭:作者自己的馬鞭,這里吟鞭指作者所去的方向。4.天涯:形容很遠的地方。5.落紅:落花。6.化作春泥:變成春天的泥土。
【串譯】在廣闊無邊的離愁中,眼看夕陽西下。離開京師,馬鞭東指,從此便與朝廷天涯遠隔了。其實落花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化成春泥,還能呵護來年的春花。
【賞讀提示】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作者從小就在北京讀書,又在京城考中進士做官,京城就是作者的理想所在。現在被迫離京,心情是何等復雜!黃昏日落的慘淡景象,天涯海角的遙遠距離,使作者的離愁更加浩大而沉重了。后兩句作者將筆鋒一轉,并反用陸游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這兩句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寫“落花”,實際上是借以表露作者的情懷。在古人眼里,凋謝飄零的落紅總是會引起嘆息和傷感的“無情物”,然而作者卻看到它有情的、積極有為的一面,用來比喻辭官歸隱的自己,表現一種不甘自棄、繼續奮斗的精神,表明要在退出官場后仍然為國家、為民族貢獻自己的一切。這種對理想的堅定追求、高度的愛國熱忱、崇高的獻身精神令人感佩不已。現在人們常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來贊揚老一輩人在事業上鞠躬盡瘁的精神以及他們對培養和愛護青年人耗盡心血的高尚情懷。
此詩的整體語氣呈高亢、激越型的,明朗、舒展。尤其是后兩句,聲線不必提升,音量也不必加增,但要堅實沉滯,融入情懷,有動于衷,有感而發。
【推薦名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上一篇:《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一二五》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于謙·石灰吟》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