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典】
王昌齡《從軍行》其四。
【原作】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作者簡介】
王昌齡(約694~756),唐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授秘書省校書郎。開元末,獲罪謫嶺南,遇赦北歸,為江寧丞。天寶中,貶龍標尉。安史亂起,避亂江淮,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詩長于七絕,以寫邊塞軍旅生活最為出色,亦有宮怨閨情及送別之作。詩作興象玲瓏,意境超妙,含蓄蘊藉,盛唐時最負盛名,有“詩家夫子”、“七絕圣手”之稱。代表作有《從軍行》、《出塞》、《西宮春怨》、《長信秋詞》、《閨怨》、《春宮曲》、《芙蓉樓送辛漸》等。后人輯有《王昌齡集》。
【故事】
王昌齡曾幾次到過邊塞,對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生活,有深刻的了解和體會。在他的邊塞詩中,生動描繪了邊塞風光,歌頌了將士們奮勇殺敵、以身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充滿著積極昂揚的情調,從而博得了很多人,特別是戍邊戰士的喜愛,王昌齡也得到將士們的尊重和愛戴。在當時,戍邊將士中,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為他們歌唱的王昌齡,王昌齡的邊塞詩許多人都能背誦。
有一年,王昌齡來到邊塞,他想到將士們中間走走。將士們駐扎在一座孤零零的小城里,王昌齡一到達,立即有幾個戰士認出了他,歡聲叫道:“王昌齡來了,王昌齡來了!”一群戰士圍了上來。大家請王昌齡正中坐下,七嘴八舌,有的問中原的氣候現在怎么樣,有的問家鄉有什么變化,還有的想托王昌齡捎回家信,戰士們顯得十分高興。當他們知道王昌齡專門來看看他們,不少人激動得跳了起來,還有的哼起了譜過曲的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與戰士們聊了好長時間,天色不早,他就起身準備離開,戰士們都依依不舍。突然,有一個戰士說:“詩人啊,先別走,給我們寫幾首詩吧!”經他一提醒,大家都高聲附和:“對,對,送給我們幾首詩吧!”
王昌齡看看一張張期待的臉,微笑著答應了。他沉吟片刻,揮筆寫下《從軍行》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便是這首詩中的名句,戰士們讀著讀著,情緒高漲,備受鼓舞,臉上掛滿了一行行熱淚。
【賞析】
“黃沙百戰穿金甲”,概括了將士們的戰斗生活,寫出戰斗的激烈程度。將士們身經百戰,黃沙把金甲都磨穿了,可見戰斗是多么艱苦激烈。把所有的戰斗生活,都濃縮于短短七個字中,概括力強,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不破樓蘭終不還”一句,以充滿激情的筆調,寫出了將士們的豪壯誓言。不擊敗敵人,決不返回故鄉,忠勇愛國的英雄氣概躍然紙上。
上一篇:石屋清珙《黃葉任從流水去》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詩詞的背景故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