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賜房玄齡①
太液②仙舟迥,
西園引③上才。
未曉④征車度,
雞鳴⑤關⑥早開。
【注釋】
①房玄齡(公元578年—公元649年),齊州臨淄(今屬山東濟南)人。與魏徵、杜如晦等同為唐太宗重要助手。任宰相十五年,求賢若渴,量才任用,史稱賢相。
②太液:太液池。又名蓬萊池。位于唐長安城大明宮的北部,是唐代最重要的皇家池苑。像蓬萊仙境,故稱池中舟為“仙舟”。迥(ji6ng):遠。
③引:《全唐詩》作“隱”,與下兩句不貫,據《萬首唐人絕句》改。
④未曉:天未亮。
⑤“雞鳴”句:函谷關雞鳴開關放行,見《史記·孟嘗君傳》。
⑥關:泛指函谷關等關隘。函谷關,為戰國秦置,在今河南靈寶縣境。因其路在谷中,深險如函,故名。漢元鼎三年移至今河南新安縣境,去故關三百里。參閱《元和郡縣志·陜州》。
賞析
李世民(公元599年—公元649年),即唐太宗。李淵次子,隴西成紀人,公元626—649年在位。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其人虛懷若谷、克己為國。非常善于任賢納諫。打破了帝王旨出不改的成法,其內閣機構已具有現代議會的雛形。太宗在位期間,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和府兵制,發展科舉制度,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貞觀之治”。為華夏第一明君。其開明的文化政策和自己提倡并從事詩歌創作,對唐詩的繁榮有積極影響。《全唐詩》存詩一卷。
此詩旨在頌揚、勉勵房玄齡為國求賢。雖然房玄齡與“太液仙舟”距離甚遠,無暇游樂,但他卻忙于援“引上才”。天未破曉,不遠千里而來的賢士豪杰已經驅車而來,而我們的關門也早已為他們打開。其求賢望治之意,溢于言表。
上一篇:古詩《曾幾·三衢道中》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李商隱·嫦娥》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