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獄詠蟬
【題解】
本篇選自《駱臨海集箋注》卷四。
駱賓王(約638—?),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初唐四杰”之一。少有才學。曾為官,后被誣入獄,遇赦后出為臨海丞。隨徐敬業起兵反武則天,寫下名篇《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后人改題作《討武曌檄》)。兵敗逃亡,不知所終。有《駱臨海集》十卷,清陳熙晉箋注。
《在獄詠蟬》作于儀鳳三年秋。駱賓王為侍御史時,上書言事,觸怒武后,逮系獄中。詩前原有序,表明借蟬自喻的作意。
西陸蟬聲唱(1),南冠客思侵(2)。那堪玄鬢影(3),來對白頭吟(4)。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注釋】
(1)西陸:指秋天。(2)南冠:楚冠。《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系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后因以作囚徒的代稱。(3)玄鬢影:指蟬。見前盧照鄰《長安古意》注(18)。(4)白頭吟:語意雙關,意謂秋蟬正對著自己的白頭哀吟。又《白頭吟》,古樂府《楚調》曲名,曲調哀怨。《西京雜記》曰:“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這里用以表現自己清直卻遭誣謗的感情。
【導讀】
蟬,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因其“居高聲自遠”而成為高潔品格的象征。首聯交代自己身陷囹圄之境和思鄉之情。頷聯緊承上聯,進一步抒發悲煩愁亂的情緒,似是對蟬訴說,更似自言自語。頸聯明寫蟬艱險窘迫的生存環境,暗喻自己仕途坎坷,蹉跎難進,是對自身遭遇的感慨。尾聯對天浩嘆,昭示自己高潔的品性和欲訴無門的悲憤之情。這首詩托物言志,借蟬自喻,以示自身之高潔,抒發含冤莫辯的深痛悲哀。
從藝術上看,首聯以工對起,“西陸”對“南冠”,“蟬聲”對“客思”,“唱”對“侵”。頷聯換用流水對,上下兩句一氣呵成,錯落有致。頸聯又是工對,表意含蓄蘊藉,富有理趣。尾聯用語犀利痛快。整體上看,全詩屬對工整,句法多變,語言凝練,富有韻致,格調沉郁而不頹喪,是古今詠蟬詩中的佳作。
【思考】
這首詩雖字字寫蟬,然意不在蟬,試加以賞析。
上一篇:《長安古意》閱讀理解
下一篇:《從軍行》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