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就
[定義] 把本來適合描寫甲事物性狀的詞語移來描寫乙事物性狀的一種修辭方式。又稱移用、移狀、遷德。特點是:將描寫人的感情、感受如寂寞、憂郁等甲事物性狀的詞語,用來描寫乙事物,形成一種超常組合。
[例釋] 根據移就的方式,可分為3類:
(1)移人就物。把描寫人的感情或性狀的詞語用來描寫非人或無生命的物體(包括人體自身的部分),使其帶上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緒體驗。
例1:寂寞的小屋孤零零地站在塵土飛揚的路邊。
例2:節日的慶典上,千萬只快樂的氣球飛上了藍藍的天空。
例3:然而悲慘的皺紋,卻也從他的眉頭和嘴角出現。(魯迅《鑄劍》)
例1在“小屋”中注入人的寂寞情緒,使人及其所居住地環境都籠罩著孤獨傷感的情緒。例2將人們的快樂心情移用到“氣球”上,仿佛氣球是因為快樂而飛上天空,渲染了節日歡樂的氣氛。例3中“悲慘”是鑄劍者的生活、處境、命運的真實寫照,用它來寫人體面部的皺紋,使“皺紋”也沾染了愁苦的情緒色彩。
(2)移物就人。把描寫事物的詞語用來描寫人的情感或行為,使人的情感、行為帶上相關事物的聲色形態。
例4:閑暇的時候,她總是沉浸在粉紅的回憶中。
例5:豐收的季節里,農民的臉上洋溢著金燦燦的笑容。
例4“粉紅”是事物暖色調,用來寫人的回憶,使“回憶”具有了溫暖美好的色彩,喚起人的幸福感和甜蜜感。例5“金燦燦”是秋季農作物成熟后的顏色,移用來寫人的笑容,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農民獲得大豐收后的喜悅情態。
(3)移情感入行為。把描寫人的情感的詞語用來描寫人的動作行為,使外在行為帶上內在的情感。
例6:又一陣殘暴的腳步聲,震動著魔窟,漸漸近了,就在窗前經過。(羅廣斌、楊益言《紅巖》)
“殘暴”是人的性格特征,移用來修飾“腳步聲”,仿佛從腳步聲里都能感覺到反動派的兇殘,這就增添了集中營陰森恐怖的氣氛,突出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和暴虐。
[辨析1] 移就與變文。見“變文”條。
[辨析2] 移就與擬人。兩者都含有使物帶上人的情感的特點。區別是:
(1)移就雖然把描寫人的情感的詞語用來寫物,但不是把物當作人來寫,表面上寫物,實際上寫人;擬人則是把物當作人來寫,寫的就是物。
(2)移就的詞語多是描寫性的,用來修飾人或物,在句子中一般作定語;擬人的詞語多是陳述性的,用來陳述某一對象,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如“小草笑彎了腰”就是對小草情狀作擬人化的表達。
[辨析3] 移就與拈連。兩者都把適用于甲事物的詞語用于乙事物上,造成超常組合。區別是:
(1)移就的詞語所關涉的甲乙兩個事物只有乙事物出現,甲事物處于潛隱狀態,存在于讀者的心中;而拈連的詞語所關涉的甲乙兩個事物在話語流中均出現。
(2)移就的詞語只出現一次;而拈連的詞語在話語流中一般出現兩次,即使在略式拈連中拈連詞語的本體不出現,但它所關涉的事物一定要出現。
(3)移就的詞語多是用來表示人的情感、思想、觀念、感受等方面的形容詞,是描寫性、修飾性的;拈連的詞語大多是動詞,敘述性的。因此,前者是定中(定語和中心語)超常組合,后者是動賓超常組合。
[辨析4] 移就與通感。兩者都含有詞語的移用現象。區別是:
(1)移就是把適合描寫某一對象的詞語用于描寫另一種對象,重在詞語描寫對象范圍的交換;通感是把本來陳述某一感官感覺的詞語用于陳述另一種感官的感覺,重在詞語所屬感覺之間的融通。
(2)移就多是修飾性的,用寫人的詞語來寫物,或用寫物的詞語來寫人;通感多是陳述性的,用一種感覺陳述說明另一種感覺。
[辨析5] 移就與移情。見“移情”條。
[辨析6] 移就與異類。見“異類”條。
上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移情」
下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移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