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今古河山無定據)
出塞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釋】
定據:憑據,標準。畫角:一種管樂器,出自西羌,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古時多用于軍中,以警昏曉。牧馬:喻北方民族多次南侵中原。
青冢:俗稱昭君墳,傳說陵墓上草色常青。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郊。
【評析】
此闋或為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秋覘梭倫途中所作,此時正為性德仕途最為得意之時。一千多年前,昭君出塞盡管滿懷離別中原的幽怨,但和親畢竟給漢王朝帶來了長時間的和平;一千多年后,性德出塞的目的,也是為了安撫西域的各少數民族,穩定清王朝的西北邊疆。昭君出塞與性德出塞,方式不同,目的卻是一致的。因此,性德才感慨萬分地寫下了這首詞。然而,盡管詞人是率領千軍萬馬,浩浩蕩蕩經過昭君墳,可在他的筆下,那種建功立業的豪情并不明顯,反而是這些關鍵詞很搶眼:“滿目荒涼”,“從前幽怨”……這說明性德對人生、對歷史的理解,已經超越了繁華熱鬧的表象,他從歷史的滄桑變化中,看到了人性當中最本質不變的東西,那就是內心深處的情感—“一往情深深幾許”。山河會變遷,王朝有興亡,昔日逐鹿中原的喧囂戰場如今卻已滿目荒涼,可見世事無定數,只有內心的至情才會永恒不變。這種至情,其實就是對人生的一種悲憫情懷,是對歷史興亡的深刻觀照。結句“深山夕照深秋雨”更以自然之永恒淡定反襯歷史的翻云覆雨,將已經推向高潮的情感再用含蓄的方式收攏,可見性德對詞之婉約傳統的堅守及其技巧之高妙。
上一篇:六祖慧能《菩提本無樹》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詩詞注釋與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