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君臣頌之三
洞山良價
正中來[1]:
無中有路隔塵埃,
但能不觸當今諱,
也勝前朝斷舌才。
《指月錄》卷十六頁二七七
【白話新唱】
在“正中來”這第三階段
開始將“真空”的體驗以“妙有”的語言說出來
但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只要避免越說越令人迷糊就不錯了
就好像在朝為官的人在皇帝面前說話要特別小心
若能不觸犯皇帝的忌諱
就勝過那些被推翻的舊王朝的口才一流的臣子
【分析與鑒賞】
要把開悟的體驗,透過語言傳達給別人知道,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語言只能表達經驗范圍之內的事物,經驗范圍以外的事物,不說還好,越說越離譜。而開悟,正好是人類經驗范圍之外,要怎么說呢?
一杯咖啡,無論我們把它如何香醇說得天花亂墜,沒暍過的人也不可能“知道”它的味道,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自己喝一杯吧!我們什么都不必說,他就知道了。然后他也許會快活地說:“太棒了!再來一杯!”
所以,要讓人領略開悟的滋味,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他開悟。禪師的語錄中,常常充滿不可理喻的話,原因之一正是:如果可以理喻的話令人越陷越深,而不可理喻的話反而能刺激人生起大懷疑而開悟,那么禪師會選擇哪一種說話方式,就不言可喻了。
禪師在提到不可說的真理而又非說不可時,是頗有技巧的。
洞山良價的弟子九峰通玄,曾經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語忌十成,不欲斷絕;機忌觸犯,不欲染污。”
拿他的解說來看洞山良價所說“但能不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就能清楚明白這首詩的含意。
[1]正中來:由本體界來到現象界,開始要將開悟的體驗說與未悟者聽。
上一篇:洞山良價《五位君臣頌之一》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普明《十牛圖頌之十:雙泯》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