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菩薩蠻·大柏地》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
(一九三三年夏)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題解】
大柏地,在江西瑞金城北近60里處。大柏地戰斗,發生于1929年2月10日,即這一年農歷大年初一。故地重游,毛澤東寫下這首回憶之作。
大柏地戰斗,是紅軍離開井岡山后所打的第一個勝仗,得來不易,影響巨大。此前,1929年1月4日至7日,毛澤東在寧岡縣柏路村召開前委、湘贛邊界特委、紅四軍委、紅五軍委聯席會議,決定除留兩個團守衛井岡山外,由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第二十八團、三十一團及軍直屬隊3600多人出擊贛南。1月14日由井岡山茨坪出發,在遂川消滅國民黨守軍一個營,突破封鎖線。南下大余縣,再南入粵,經南雄東折,再入江西信豐、安遠、尋烏諸縣,又北折,過瑞金,至大柏地。
一路流動作戰八九百公里,后面先有強敵李文彬部,復有強敵劉士毅部相追,情形十分被動。大柏地有10余里長的峽谷,毛澤東選在此地設伏。1929年2月10日(大年初一),劉士毅旅兩個團進入“口袋”,紅軍利用簡陋武器與敵拼殺,朱德帶隊沖于前,平時很少摸槍的毛澤東也提槍跟警衛排向敵陣沖鋒。鏖戰至次日下午,全殲敵軍,俘虜包括正副團長在內800余人,繳槍800余支,此乃紅軍下井岡山后第一次大勝仗。從此,紅軍擺脫被動,取得戰場主動權。1933年夏他重過大柏地時,敵人正準備發動第五次“圍剿”。形勢較當年大柏地戰斗更其難也。
【注釋】
[大柏地]為江西瑞金北一小鎮,地當瑞金、寧都、石城、于都四縣之間。
[彩練]形容七色彩虹。
[雨后復斜陽]化用唐溫庭筠《菩薩蠻·南園》“雨后卻斜陽”句,狀雨過天晴景色。
[鏖戰]激烈戰斗。
【品評】
本篇為故地重游之作。景色是今天的,戰斗是昨天的,用一份記憶,用一份觀察,將今天與昨天交融于一。景美而情深,在不留痕跡處,是一種充滿自豪的期待??。
上闋四句,全寫大柏地雨后彩虹輝映下的關山美景。“赤橙”句,連寫七色,狀彩虹,寫法大膽而別致。復把彩虹當作“彩練”,發出入神之態的詢問。“雨后”句,照應上兩句,讓讀者明白彩虹出現的天氣背景。“關山”句,視點則由天上轉向山川大地,雨洗之,日照之,虹映之,關山秀色自然在變化中美輪美奐!四句皆寫景,情在景中。是欣賞,是贊美,是主人公的熱愛。
下闋,才真的進入回憶。“當年”二句,僅十個字,即將大柏地殲敵八百的一場惡戰,極為洗練、極為傳神地寫出。“鏖戰急”三字,最有再現力度;“彈洞”,則為特寫放大。不寫血、火、犧牲,犧牲自有“彈洞”印證之!回憶之短促,直如電光石火,緊接著,思緒又回到現實:“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今朝”一點即完成了與“當年”的感情貫通,個中意蘊十分明白:用戰爭手段打下來的“江山”,因歸人民所有,將更壯美!
雖然這闋詞大量寫景,但對詩情的醞釀開篇入筆即已用力甚多。七種色彩,一字一頓,在明麗色彩的濡染中,毛澤東作為斗士的“詩心”早已被放飛九天。故曰:本章句句出色,字字含情。
上一篇:毛澤東《清平樂·會昌》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毛澤東《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