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孟浩然》古詩全文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贈孟浩然》古詩賞析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年事稍長于白,是湖北襄陽人。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詩壇前輩的景仰之情。全詩圍繞著“風流”二字展開筆墨,而棄軒冕和不事君又是“風流”的核心。據《新唐書·孟浩然傳》記載:“采訪使韓朝宗約浩然偕至京師,欲薦諸朝。會故人至,劇飲歡甚,或曰:‘君與韓公有期’。浩然曰:‘業已飲,何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辭行,浩然不悔也。”這就是孟的高貴品質所在,當時傳為美談。詩首聯說明寫作目的,點出作意:“我所以寫這一首贈詩,是因為敬愛孟夫子的風流”。
頷聯和頸聯申說“風流”所在,紅顏與白首對舉,醉月與迷花對舉,都是說“風流”的各種表現。詩人從對比中揭示“風流”的價值,如果沒有“棄軒冕”,那“臥松云”就顯得平凡;沒有“不事君”,那醉月和迷花也就一般,因此詩人此中的深意是耐人咀嚼的。
當時社會上的士人舉子巴不得有人引薦做官,甚至通過許多見不得人的手段達到目的,但孟浩然卻對韓朝宗這類大官的引薦抱無所謂的態度,寧愿醉月迷花,隱居訪友,這真是高出流輩的難得之舉。詩人本身有時也想這樣做,但不免也做些上書求薦的事,因此深感能像孟浩然那樣不容易,也就更感到值得敬仰。
關于遣詞,喻守真說:“頸聯中‘中圣’,本可作‘中酒’,但因‘酒’字與上文‘醉’字重疊,又太淺露,又不能對下句‘君’字,故特用僻典,就覺得字面對得很工整。這是詩人狡獪之處,讀者可悟煉字運典之妙。”(《唐詩三百首詳析》)這是有見地的。
明謝榛批評這兩聯前有“紅顏棄軒冕”,后有“迷花不事君”,是“意重一聯”,“失于檢點”(《四溟詩話》),后世也以此為病。其實,這是一聯流水對。從詩人的作意來看,他是把棄軒冕、不事君作為“風流”的核心來看待的。棄軒冕,不事君雖可看成一事,但到底角度并不一樣。
末聯抒發仰慕之情。作者說:你像高山一樣屹立,我仰慕尚且不及,只有揖其清芬而已。看口氣,似乎詩人這次赴襄陽訪孟浩然并未見到他,故有此語,不無惋惜和遺憾。惓惓深情,十分感人。作者還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春日歸山寄孟浩然》諸作,那么其實兩人倒是不僅見過而且成為知交的。
上一篇:《臨路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上李邕》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