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開元24年(736年),24歲的杜甫來到了泰山。他對泰山最初的認識是從書中得到的,所以對泰山壯麗的景觀極其向往。這次他真的看到泰山,以往對泰山的印象都黯然失色了,此刻滿腹的妙言錦句卻找不出一句能形容泰山,因此,杜甫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來寫泰山,只有沉吟自問:“泰山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色呢?”泰山實在太雄偉了,它橫走齊州,縱馳魯國,綿亙蜿蜒,望不見頭尾。
泰山上,蒼松翠柏拔地而起,萬丈深谷,古藤盤繞,花草雜生,云橋飛瀑,猶如一幅雄奇的水墨丹青。杜甫感慨道:大自然把泰山當作了自己的寵兒,將天地間一切的神奇、靈秀都集中在它的身上。仰望山巔,懸崖插入云端,隔斷了日光,把山南北分成兩個世界,一邊是霞光萬道,一邊是滿眼迷茫。
杜甫被這雄奇的泰山景色迷住了。一群投宿山林的鳥兒驚醒了他,這時他才意識到,天就要黑了。杜甫記得泰山的奇景在山巔,只有登上山巔,才能飽看天下奇景,他也還記得孔老夫子說過:“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是登不上山了,他決心來日一定要攀上泰山絕頂,放眼天下,那時一定會覺得座座群峰都顯得很渺小了。
上一篇:納蘭性德《有感》詩詞注釋與評析
下一篇:偃溪廣聞《水深不似恨深深》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