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靳極蒼 【本書體例】
【原文】:
《靈寶要略》:吳王闔閭(1)出游包山(2),見一人,自言姓山名隱居(3)。闔間扣之(4),乃入洞庭,取素書(5)一卷呈闔閭。其文不可識。令人齎(6)之問孔子。孔子曰:丘聞童謠云云。吳王出游觀震湖(7)。龍威丈人(8)山隱居,北上包山入靈墟(9)。乃入洞庭竊禹書(10)。天地大文(11)不可舒(12)。此文長傳百六初(13),若強取出裘國廬(14)。
【鑒賞】:
開始兩句,說出事情之緣起:吳王出游了,原意是想游覽一下太湖的風光。可是遇到了山隱居,這位龍威丈人。
接下兩句,敘述遇此人后的行動:共同北上包山,入到神廟里,這就引起以下:
“乃入洞庭竊禹書”,這個人竟入于洞庭湖中偷竊來了禹王的書。即序上的“素書”。“素書”言書是絹帛的。“禹書”言書為夏禹所著,這個書如何呢?
“天地大文不可舒”,是天地間的美勝之文,看不明白。接著歌謠者評議說:
“此文長傳百六初,若強取出喪國廬”。這書文自開始傳下來很長久了,是表示厄運的。要是強(第三聲)取出來(就是不當取而取出來),“喪國廬”,就亡國喪家,《廣雅釋室》:“廬,舍也。”
由上可知,全歌謠分兩大部分,前部分五句,敘述取書,后部分兩句是童謠的評議。謀篇之序還是很好的。以后這個吳王果然喪了國廬,證明童謠之靈驗。以今觀之這首歌謠的迷信色彩,是很濃重的。思想上無可取。藝術方面也無什么可取處。
上一篇:《靈臺》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烈文》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