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農
唐代詩人李紳,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是媽媽含辛茹苦將他拉扯大,所以他深知生活的不易。李紳本來就很聰明,再加上他學習刻苦,很小就學會了寫詩。
一天,他向媽媽提出要到京城拜訪名師,媽媽雖然舍不得兒子離開她,但為了兒子的前途,還是同意了。李紳出發的那天,正是六月三伏天,一路上火辣辣的太陽當頭照著,李紳只身在路上行走都熱得有點受不了,但他向田里一看,農民們正頂著烈日為禾苗鋤草,一串串汗珠不斷地落到田里,可他們全然不顧,還是不停地鋤著。看到這些,李紳很感動,心想:我們碗里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啊!
到京城后,李紳立刻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寫成這首《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并把它呈給老師呂溫看。老師看后稱贊說:“真是一首關心百姓疾苦的好詩,只有時刻掛念百姓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詩,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應該做宰相啊!”后來,李紳果然做了宰相,成為一位關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上一篇:納蘭性德《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詩詞注釋與評析
下一篇:志芝庵主《昨夜云隨風雨去》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