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馬的骨骼扎成璀璨的圖騰
——李白《燕昭延郭隗》
燕昭延郭隗
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
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
奈何青云士,棄我如塵埃。
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
方知黃鶴舉,千里獨徘徊。
黃金的光輝滲進夯土,崔嵬的四壁喧響歷史的聲音。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座黃金臺是燕昭王洗雪國恥的起點。先王噲聽信讒言,在與黃金臺齊高的另一臺面上擺起禪讓的香案,重演鴻蒙時期的故事。但歷史已走到了戰國時代,燕王噲不是德服四方的堯舜,接受禪讓的子之也決非治理洪水的禹王。就在這出政治鬧劇發生的第三年,燕國大亂,“捕難數月,死者數萬,眾人恫恐,百姓離志。”(《史記·燕世宗》)而這時,齊國乘機起兵伐燕,殺了燕王噲及子之,燕國瀕臨滅亡。
燕昭王就是在這種艱難的處境下登上王座的。他面對的,是破敗的社稷,荒涼的朝堂;廊廡和帳幕遮蔽了這位新君的眼睛,他沒有可用之將,也沒有可謀之士,只有一個卑微低賤的臣子郭隗侍立一旁。然而,正是郭隗,使燕昭王看到了富國圖強的曙光。千里馬的骨骸交疊起五百鎰黃金,就輝映了一個經久不衰的典故,一個經久不衰的臣子。“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今王誠欲進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里哉”(《戰國策·燕策》)這幾句振聾發聵的發問,融進了后世將相公卿少有的謀略和膽識,郭隗最終著一身寒衣走進了燕昭王為他筑起的新宮;而燕昭王本人,也將禮賢下士之風凝鑄成數仞高的夯土,在拆毀禪讓之臺的同時,筑起一座廣招賢者的新臺。
于是,驍勇善戰的樂毅披掛而來,謀略過人的劇辛踏歌而來,縱橫陰陽的鄒衍擊節而來。槊戟與卷冊、硝石與鐵器和黃金臺上璀璨的金磚一起,交織成勵士的戰歌,幻化成沖殺的號角。燕昭王躊躇滿志,第一次漆亮自己的朝堂,拭去宗廟的塵埃,公元前284年,一支英勇無比的大軍在樂毅的統領下,對齊國發動了有力的攻擊,“齊兵敗,緡王出走于外。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戰國策·燕策》)燕昭王終于復國雪恥,在仇敵的疆界矗立起了自己的形象,也矗立起了孤高威聳的黃金臺的形象。
上一篇:李遠《聽話叢臺》詩詞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夢澤》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