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愛國詩人。生于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熏陶。紹興中應殿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他主張堅決抗戰,充實軍備。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依然未減。一生創作詩歌很多,現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題解
這首愛國主義詩篇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當時中原地區淪陷于金人之手已經有60多年了。陸游被罷斥回故鄉,在山陰居住。在作這首詩時,他向往著中原地區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統一。
句解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三萬里”,長度,形容它的長,是虛指。“河”指黃河。“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計算長度的一種單位。“岳”,指五岳之一西岳華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極高。“摩”,摩擦、接觸或觸摸。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遺民”,指在金占領區生活的漢族人民,卻認同南宋王朝統治的人民。“胡塵”,指金的統治,也指胡人騎兵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和金朝的暴政。“王師”,指宋朝的軍隊。
評解
這首七言絕句表達了作者對中原淪喪的無限憤慨,對廣大民眾命運的無限關切,以及對南宋統治集團茍安誤國的無限痛恨。
前兩句中,“河”,指黃河,哺育中華民族的母親;岳,指東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兩句一橫一縱,使北方中原半個中國的形勝,鮮明突兀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然而,如此的山河和人民,長期以來卻淪陷遭到金朝貴族的鐵蹄蹂躪。
下兩句筆鋒一轉,詩境向更深遠的方向開拓。中原廣大人民年年歲歲盼望著南宋能夠出師北伐,可是這個愿望每年都落空。當然,他們還是要不斷地盼望下去。而南宋統治集團則正醉生夢死于西子湖畔,可悲可嘆。后一層意思,在詩中雖未明言點破,強烈的批判精神卻躍然可見。
上一篇:張翥《疏影·王元章《墨梅圖》》詩詞選鑒賞
下一篇:陸游《訴衷情》愛國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