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翰
菩薩蠻春暮即事
梁間雙燕呢喃語,想曾知得春歸處??。問著不應人,芹泥香正勻??。
翠陰庭院悄,手摘青梅小??。天氣恰清和,越衫猶薄羅。
提及春天,人們總忘不了那可愛的燕子。張之翰在這里借用梅溪詞境,也以“梁間雙燕”來寫春歸之事。張之翰在此十分巧妙地將山谷詞意與梅溪詞境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新境界。他設想那“呢喃”私語的雙燕應該知道春天哪里去了,于是向他們詢問,可是他們并不答應,因為他們正忙著用散發著芳香的“芹泥”筑巢呢。“芹泥”句也本于史氏《雙雙燕》“芳徑,芹泥雨潤”。芹泥,河邊種芹菜的濕潤泥土,燕子愛用它筑巢。因為軟潤的芹泥是春天的特有之物,所以古人便想像燕子以此筑巢是在留戀春天的氣息。作品落筆于“燕”,但透露出來的是“人”對春日的眷戀和這美好時光即將逝去的遺憾。
下片四句轉筆直接寫這暮春時節的“人”事。首句寫景以襯托人的心緒,“翠陰”表樹葉茂盛,見春色已老;“悄”字示庭院靜謐,又照應上片燕“不應人”之意,顯然這悄然無言中所包含的是春歸不知處的失望。“手摘青梅小”句則是以動作表現人的心境。青梅已出而尚“小”,這也是暮春特有之事,古人有此時摘青梅煮酒的習俗。此詞寫“手摘青梅”,即暗示主人公欲煮酒而飲,以擺脫惆悵的心緒。末二句以天氣反襯人的感覺。“越衫”,越地(今江浙一帶)產的布做成的衣衫,越布在古代被認為是質地佳美的上等衣料,故越衫常用來代指質地上乘的好衣服。“薄羅”,指稀疏的羅紗做成的衣服。此二句大意謂:風清日暖的天氣里,穿著上好的衣衫卻仍感到它稀疏單薄。這里的言外之意很清楚,盡管天氣“清和”,衣著“越衫”,但春色闌珊而引起的惆悵與憾恨卻使內心仍感到陣陣的涼意,其惜春之意由此而畢出矣。
上一篇:史肅《春雪》詩詞選鑒賞
下一篇:趙延壽《失題》詩詞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