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盡歸如
龐蘊
見時如不見,聞時如不聞,
喜時如不喜,瞋時如不瞋,
一切盡歸如,自然無我人。
《龐居士語錄》卷下,卍續藏第一二○冊頁七十六上
【白話新唱】
看見事物時好像沒有看見
聽到聲音時好像沒有聽到
歡喜的時候好像沒有歡喜
生氣的時候好像沒有生氣
因為只是接受與表達本來面目
當然沒有自我、沒有對象
只是純然讓事情發生
【分析與鑒賞】
《金剛經》的著名句式,例如“所謂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常使人迷惑不解。
講得簡單點,還不過是要人們以事物的本來面目來看待,同樣的,也以自己的本來面目來接納自己。這就是一切盡歸如的“如”。
“見時如不見,聞時如不聞”,重點在于見到了,也聽到了,只是所見所聞是百分之百傳真,沒有受到語言的污染、概念的投射、偏見的扭曲。
同樣的,若能如實接納自己,不管歡喜或生氣,都是真心本性的不同表現形式,猶如冷冰與熱蒸汽只是水的不同形態而已。那么,無論或喜或瞋,都只是隨緣任運,沒有好壞善惡之別。
有位大師,每天早晨都在花園徘徊不去,弟子們不斷好奇地詢問:“大師!您究竟在花園中修練什么法門?”
大師被問了無數次,有一天終于開口說:“我只是仔細地看,然后,我看到玫瑰花綻放了!”
弟子們差點昏倒,異口同聲說:“師父!我們天天都看見玫瑰開花!”
“不!”大師搖搖頭,然后說:“連我都要小心謹慎地鑒別,到底我是真的看到眼前的玫瑰開花,還是看到我腦子里的死玫瑰開花。”
上一篇:納蘭性德《鵲橋仙(月華如水)》詩詞注釋與評析
下一篇:楚石梵琦《一路通時路路通》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