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題解
這是高適送他的朋友李侍御到安西(安西都護府,治所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時創作的一首送別詩。全詩既寫了依依惜別的心情,也寫了舉杯談心、互相勸慰的場面,感情真摯,調子高昂,反映了盛唐詩歌中奮發圖強、保衛祖國的積極精神。
句解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迎著紛飛的蓬草,跨上戰馬揮鞭遠征。主要寫李侍御即將跨馬遠征。“驄”,指黑色的駿馬。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建功在千里之外,萬千心事寄托杯中。這句緊承上聯送別之意。友人遠征“萬里”,是為求取“功名”,自當鼓勵,因此不得挽留。臨別之際,萬千“心事”,一言難盡,全寄托在“一杯”別酒之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
焉支山路障重重,你我京城長安揮別。“虜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這里代指安西。“太白東”,具體指秦嶺太白峰以東的長安。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離別時不要難過,看我異域建立功勛。“離魂”,指離別時的心情。“寶刀雄”,指在邊地作戰建立軍功的雄心壯志。
評解
這首律詩被后人譽為“盛唐五言律第一”。最動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詩中的雄壯豪放之情,同時,詩人以意驅象,既有“飛蓬”、“鐵驄”的形象描繪,又有廣袤萬里的空間描繪,這些超邁遒勁、雄渾闊大的形象,不僅體現了詩人感情的豪壯,同時也煥發出昂揚奮發的盛唐時代精神。
響亮峻拔的聲調,高亢有力的節奏,進一步增強了詩歌的力度和氣勢。高適在詩中善于用四聲組成抑揚頓挫的聲調韻律,使詩歌顯得聲情并茂。如第一聯中“對”、“指”兩字,在意義上不但屬對精切,聲調上也去、上相對,顯得抑揚有致。全詩一律押易于表達樂觀開朗情緒的東韻,和前面的中心音節相配合,使全詩神采飛動,音調鏗鏘,讀之如“長空擊鼓”。
高適
作者簡介
高適(700—765),字達夫,一字仲武,唐代詩人。少孤貧,愛交游,有游俠之風。早年曾游歷長安,后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與李白、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后,任侍御史,諫議大夫。肅宗時,歷任淮南節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節度使,大都督府長史等職。代宗時官居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高適為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上一篇:楊炯《從軍行》抒發為國立功志愿詩篇
下一篇: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抒寫軍情戰事的戰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