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fēng)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作者簡介】
寒山,又稱寒山子,初唐時著名詩僧。長期住在天臺山寒巖。其詩語言通俗,明淺如話,詩風(fēng)幽冷,別具境界。存詩三百多首,后人輯為《寒山子詩集》。
【字句淺釋】
杳杳:幽暗而深遠(yuǎn)。落落:寂寥冷落。澗:兩山之間的溪流。啾啾:鳥叫的聲音。 寂寂:寂靜無聲。淅淅:風(fēng)吹的聲音。 朝朝:每天。歲歲:每年。
【全詩串講】
幽暗深遠(yuǎn),一條山路直通到寒巖,
寂寥冷落,山澗自流溪邊水清清。
啾啾啼鳴,這里經(jīng)常能聽到鳥叫,
靜靜無聲,這里通常是不見人行。
山風(fēng)淅淅,時不時地吹拂著面龐,
冬雪紛紛,飛舞飄落堆積了一身。
林深樹密,每日里見不到太陽光,
意靜心澄,一年年沒在意秋和春。
【言外之意】
全詩八句,句首都用迭字,且富于變化,描述情狀各不相同,大大地增加了原詩的形式美、音樂美和感情的力度。
此詩環(huán)境清幽而冷峻,不但毫無人間煙火味,就連人氣也聞不到;寒山僧獨居寒巖,不僅對紅塵一無所戀,就連四季的變化也心不在焉、恍然物外。
然而,這種心如古井、了無波瀾的狀態(tài)并不表示作者已經(jīng)心如死灰。他還在作著自己覺得該作的事,比如寫詩。他經(jīng)常把詩寫、刻在樹葉、竹木或山石上,以形象演說佛理,通過描寫世態(tài)人情、山水景物來啟悟世人。他在當(dāng)時至少寫過六百多首詩。
據(jù)說寒山僧和好友拾得僧都是大菩薩應(yīng)世,來到世間啟悟世人、度化有緣者。佛教典籍中有其神異事跡的記載。
上一篇:駱賓王《于易水送人》易水送別借荊軻刺秦往事
下一篇:孟郊《游終南山》描繪終南山景物游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