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諸子侄
江山信美非吾土,飄泊棲遲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夢覺聽啼鵑。
詩首句用王粲《登樓賦》中的句子。王粲當漢末天下大亂時,避居湖北,在登當陽城樓時寫下了《登樓賦》,對滄海橫流、國家動蕩不安、群雄割據表示深切的憂慮與憤慨。虞集是宋抗金英雄虞允文的后代,眼見祖上為之浴血奮戰的祖國已經淪陷,宋王朝已解體,不由得感傷不已。他引用《登樓賦》中的句子,大有深意。“非吾土”正是說國家已經不是大宋朝的天下,不是漢人的天下。末句用啼鵑典也是如此。相傳古代蜀主望帝失國后,其魂魄化為杜鵑,一名子規,鳴聲悲哀,常啼至口角流血。唐宋人常用杜鵑啼血來寄托國破家亡之感。杜鵑在暮春時鳴,虞集寫這首詩時正當寒食三月初,杜鵑還未到啼時,而詩云“不堪夢覺聽杜鵑”,細心的人曾指出,這是虞集有意造成時間上的矛盾,其目的是有意露出破綻,去提醒人們注意體會這兒是借啼鵑來表達亡國之恨。而杜鵑的叫聲猶如“不如歸去”,詩人的“不堪聽”,不啻告訴人們:現在我的山居及祖墓都在崇仁,我歸到哪里去呢?整個江山都被元蒙統治者統治著,何處是我可歸之地呢?這與他的《挽文丞相》詩尾聯“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所傾瀉的哀思是一致的。當然,以上也只是一種解釋,虞集畢竟做過元朝的大官,到晚年時,宋亡已久,也許他的興亡之感早已淡泊了,詩只不過是詩人常見的感嘆而已。
上一篇:虞集《送袁伯長扈從上京》詩詞選鑒賞
下一篇:虞集《題袞塵騮圖》詩詞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