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五十九首(其五)·李白
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爾與世絕。
中有綠發翁,披云臥松雪。
不笑亦不語,冥棲在巖穴。
我來逢真人,長跪問寶訣。
粲然啟玉齒,授以練藥說。
銘骨傳其語,竦身已電滅。
仰望不可及,蒼然五情熱。
吾將營丹砂,永世與人別。
【作者簡介】
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雄奇豪放,飄逸不群,想象豐富,流轉自然,音韻和美,體格多變。
【字句淺釋】
解題:此詩繪聲繪色、生動形像的描述了作者入山問道、親逢真人指點,因而決心煉丹入道、棄世而去的奇妙、神秘的遭遇,為讀者全面、深刻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太白:太白山,在武功縣南面,距當時的長安兩百里路。森:森然,嚴肅、嚴正。邈:遠。冥:這里指幽深。巖穴:巖石的洞穴。真人:道家稱修成得道的人為真人,其中包括天仙、地仙等多種層次。寶訣:寶貴的秘訣。粲然:露齒而笑。啟玉齒:笑時露出白玉般的牙齒。藥:這里指道家煉的丹藥。說:學說、說法。銘骨:銘心鏤骨,形容感受深刻、永記不忘。竦身:即“聳身”,縱身上跳。蒼然:這里指天空的藍色。五情:指喜怒哀樂怨。營:謀求。丹砂:即“辰砂”,俗稱“朱砂”,一種礦物質中藥,道家常用來煉丹,因此也用來指道家煉的“丹”。
【全詩串講】
太白山是何等的蒼翠啊,其上空肅然有星辰排列。
它離天只有三百里路程,邈邈然與世間互相隔絕。
山中有個綠頭發的老翁,身披云朵臥著松下白雪。
既無笑容也不說一句話,獨自住在幽深巖石洞穴。
我來拜見這位成道真人,跪了好久求他給我寶訣。
他露出白玉牙齒沖我笑,傳授我煉丹術道理真確。
我永遠記住了他說的話,他縱身消失象電閃熄滅。
仰望四方到處看不到他,對著藍天讓人感情激越。
我要謀求煉丹修道之路,修成后永遠與人世告別。
【言外之意】
李白素有“詩仙”之稱,杜甫亦得“詩圣”之名。論及唐代詩才,也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的評論。“吳中四士”之一的賀知章,第一次與李白見面,一讀到他的《蜀道難》,就驚呼他是“謫仙”。李白的詩中有仙味,飄逸若仙是他的詩風的一個方面,這是大家都公認的。只不過越到后來,不信神的人就從自己能接受的方面去找理由:說他構筑意象的方法是超現實的,說他夸張手法高妙,等等,其實都是為自己不能直接感知和接受而找理由。另有一點也是大家公認的:李白龐雜的思想體系中,道家的思想是其主流。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是終生實踐、始終不渝的。人們只對其“求仙情結”泛泛而談,當作分析其作品的工具,而不落實到具體的實例上去。特別是對本詩這種最直接的、李白自述其親見神仙的生動例子,許多人都有意無意的回避著,或遮遮掩掩、欲說還休。
正是本詩中李白自己描述的這一類遇仙經歷,使得他一生中始終滿懷希望、不辭勞苦的走著自己求仙問道的路;又正是這種對得道出世的堅信和這些始終不渝的追求的經歷,造就了李白這一中國詩壇獨特的“仙才”,寫出了那些“奇之又奇”的千古華章!
上一篇:王維古詩《終南別業》原文及譯文鑒賞
下一篇:高適古詩《封丘作》原文及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