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由于對科學尚未了解,因而信道修仙。認為道心不堅者,哪怕是修了很多年,在一次考驗中沒有通過,都有可能前功盡棄,失去修道的機緣。唐朝的著名詩人韋應物是一位向道之士,其詩風閑澹清雅,氣韻澄澈。韋應物在《學仙二首》的詩中講了兩則修道人的故事:
學仙二首·韋應物
其一
昔有道士求神仙,靈真下試心確然。千鈞巨石一發懸,
臥之石下十三年。存道忘身一試過,名奏玉皇乃升天。
云氣冉冉漸不見,留語弟子但精堅。
這首詩講的是,過去有個道士尋求成仙得道,玉皇大帝派了一位仙官來考驗他,發覺他的道心確實很堅定。這位仙官用一根頭發絲懸掛一塊千斤重的巨石,讓這個道士在巨石下整整躺了十三年。放下生死的考驗試過了后,道士的名字被奏請玉皇大帝批準列入仙班。道士隨著云氣冉冉上升并逐漸消失,只留下話語給他的弟子,修道應精進堅定。
其二
石上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
豈不見古來三人俱弟兄,結茅深山讀仙經。
上有青冥倚天之絕壁,下有颼秭萬壑之松聲。
仙人變化為白鹿,二弟玩之兄誦讀。
讀多七過可乞言,為子心精得神仙。
可憐二弟仰天泣,一失毫厘千萬年。
這首詩講的是,在石頭上打井想打出水來可難了,懶惰的心一起來就會堅持不下去。傳說古時候有兄弟三人得到了一本仙經,他們就在深山中蓋了一座茅屋,一起讀經文修道。他們修真的地方,上面是高聳入云的懸崖峭壁,下面是望不到底的深谷,并常常傳來颼颼的松濤聲。不知過了多少年,有一次天上的仙人變化成一只白鹿來考驗他們的道心。兩個弟弟跟白鹿玩去了,只有哥哥不為所動,仍然堅持不懈的讀經文。哥哥只是比兩個弟弟多讀了七遍經文,就能祈求仙人開示成道的真言,哥哥因為精進不懈而成仙得道。兩個弟弟后悔不已,仰天痛哭。修煉的考驗是嚴肅的,有時只差那么一點點,就失去了千載難逢的機緣。
上一篇:白居易《七德舞》唐詩欣賞
下一篇:李白經典名作《將進酒》唐詩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