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房錦榭曲相通,能幾番春事已空。
惆悵舊時吹笛處,隔窗風雨剝青紅。
-----李彭老
賈秋壑即賈似道,南宋理宗、度宗兩朝宰相。他蒙上欺下,弄權誤國。開慶元年(1259),蒙古兵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他率兵援救,私自向蒙古忽必烈求和,答應稱臣納幣。蒙古兵撤退后,他又誑報軍情,說是“諸路大捷”。宋理宗昏庸輕信,給他加官為少師,封爵為衛國公。他更加作威作福,掠奪別人的財產,奸淫別人的妻女,打擊異己的正直官吏,殺害正直的太學生。而理宗竟在景定三年(1262)正月,下了一道詔書,說賈似道“有再造功”,把前代皇帝在西湖邊上修建的一座御花園賜給他。度宗時,權勢更盛,封他為太師,平章軍國重事,總攬朝政,生殺由己,無惡不作,民憤達于頂點。
這座御花園原名“集芳園”,其中“古木壽藤,多南渡以前所植者,積翠回抱,仰不見日,架廊迭磴,幽眇逶迤,極營度之巧”。賈似道對這個御花園還不滿足,又在旁邊擴修了“后樂園”和“養樂園”,亭臺樓閣有一百多處,成為西湖邊上最大的住宅和花園。賈似道在這兒荒淫作樂,自以為應該如此享受,一些阿諛逢迎的文人,替他做文章,說他能夠“后天下之樂而樂”,公然把他比成范仲淹。德祐元年(1275)元兵大舉渡江,賈似道罪行暴露,被革職放逐,在南遣途中,被監送人殺死,不久宋朝也隨之而亡。西湖邊上的賈似道故居,自然也日趨荒涼了。
于是,就有些詩人看到賈似道故居的興廢而發生感嘆,如湯益的“檀板歌殘陌上花,過墻荊棘刺檐牙……敗屋春歸無主燕,廢池雨產在官蛙”(見周密《齊東野語》),就表現了興廢之感。李彭老這首七絕,首句拈出“瑤房錦榭曲相通”七字,用“瑤”和“錦”的修飾詞,點明建筑物的華麗,用“曲”字點明了園亭的深邃、繁復,而賈似道故居的全貌,隱然在目。次句點明時間并不太久,昔日的繁華已經消失。這繁華消失到什么程度了呢?當然不可能一一寫出來,也不必一一寫出來。“風雨剝青紅”五字,作了代表性的回答。賈似道故居,是以花木見長的,不過十多年,“舊時吹笛”之“處”,也就是舊時奢縱享樂之處,“紅”花和“青”葉都被“風雨”剝落了,其他建筑物可想而知。在這首詩里,作者對賈似道似乎沒有譴責,但對賈似道的失敗,也無疑是感到高興的,“能幾番春事已空”,難道不是拍手稱快的語氣么?
上一篇:蕭立之《春寒嘆》賞析
下一篇:王 邁《讀渡江諸將傳》古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