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jìn)酒·李白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將進(jìn)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作者簡介】
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雄奇豪放,飄逸不群,想象豐富,流轉(zhuǎn)自然,音韻和美,體格多變。
【字句淺釋】
解題:李白的詩歌,一旦沾了酒,就總是豪放、自然和真率,極能表現(xiàn)他的個性和天賦。特別是從長安“賜金放還”之后,其詩內(nèi)涵又更為深沉,藝術(shù)表現(xiàn)又更為成熟,《將進(jìn)酒》便是這類作品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將進(jìn)酒》:本來是漢樂府中的曲調(diào),也就是“勸酒歌”。高堂:這里指高大的廳堂。青絲:比喻黑而柔軟的頭發(fā)。樽:酒杯。會須:正應(yīng)當(dāng)。岑夫子:岑勛。丹丘生:元丹丘,李白的好友,也是一個學(xué)道的人。進(jìn)酒:送上酒。鐘鼓:富貴人家宴會時要鳴鐘擊鼓等。饌玉:精美珍貴的食品。因此,“鐘鼓饌玉”就代表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陳王:曹操之子曹植,曾被封為陳王。平樂:平樂觀,在洛陽西門外。斗:古代盛酒的酒器。恣(自):任性的。謔:開玩笑。徑:直接了當(dāng)。須:應(yīng)該。五花馬:這里泛指毛色漂亮的良馬。裘:皮毛作的衣服。
【全詩串講】
你們沒看見嗎?
黃河中浩蕩洪流從天上傾瀉下來,頭也不回的一直奔流到進(jìn)入大海!
你們沒看見嗎?
高堂上的明鏡里白發(fā)使人多悲哀,早上還是柔黑的絲發(fā)黃昏就雪白!
人生只要稱心如意就該盡情歡悅,可別讓金杯子空對著朗朗的明月。
老天賦予我才華就必然有其安排,千兩萬兩黃金耗用完了還會再來。
為大家快樂且把整頭牛羊來烹宰,正應(yīng)該一口氣不停杯喝它個三百。
岑勛啊老夫子,丹丘啊好朋友,
又將送上美酒,你們可別停口。
讓我為你們唱一首歌曲,請你們側(cè)耳細(xì)聽好理解我的心意。
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值不得珍貴,我不愿醒來只想在酒中永遠(yuǎn)沉醉。
自古以來圣賢人物都不被人理會,倒只有飲酒者留下了他們的名諱。
陳王曹植當(dāng)年在平樂觀大擺宴席,十千錢買一斗酒任情的歡樂嬉戲。
主人啊你為什么說手上缺少銀錢,只管去把酒買來我和你對飲一盤。
你那五花寶馬,你那千金皮裘,
叫你的娃娃快拿出去市上換美酒,我要與你一同來銷解這萬古憂愁!
【言外之意】
大約是公元752年,他與朋友岑勛到嵩山的好友元丹丘的穎陽山居作客。三人登高宴飲,實(shí)為人生快事。李白當(dāng)時正在“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便借酒興鼓動詩情,把胸中全部郁結(jié)的塊壘,淋漓盡致的宣泄到這首千古名作之中。
這首詩中有許多地方帶著鮮明的李白獨(dú)有的思想和藝術(shù)特征。比如,此詩一開頭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單是這兩個“君不見”就是前無古人。第一組長句形像狀闊、且?guī)Э鋸垼捍蠛訌奶於鵀a,勢不可擋的到來;然后浩浩蕩蕩奔流入海,勢不可回的一去不返。這一來一去,大有舒卷往復(fù)的意味,隱隱象征著人間乃至宇宙的不可阻擋的變遷。第二組長句主要針對時間,夸張更甚:本來人生短暫,已使人感慨嘆息,而李白卻把滿頭黑發(fā)和滿頭銀絲的人生老化過程壓縮成了早晚之間的事情。象這種極端的夸張手法,除了李白以外,別人用不了,用了恐怕也得不到讀者的認(rèn)同。但偏偏李白能累用累效,讓人們贊嘆不絕。兩組排比之間又凸顯出大河的雄壯與人生的渺小之間的對比,加強(qiáng)了悲感,但卻是宏大氣氛中的悲,悲而不戚,沒有小家子氣。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此詩中的千古名句,是作者對自己人生價值的滿懷信心的肯定。但李白超越常人的天才到底該用在哪里?這卻不是一個那樣簡單的問題。李白自己曾在“古風(fēng)五十九首”(之一),也就是自己詩集的第一首中聲明自己的目標(biāo)是要復(fù)振大雅之聲,希望“垂輝映千春”,要開創(chuàng)一代詩風(fēng)。他作得怎樣,是否達(dá)到自己的目標(biāo),那是題外話了,但他沒有象其他文人那樣把仕途得失掛在心上,心中至少洗去了不少常人中的塵垢。其次,我們確實(shí)相信,李白這樣的人來到這世間是必有其特殊用場的。
“但愿長醉不愿醒”,讀來使人流淚。寫出這樣的話時,那是怎樣一種感情啊!詩人對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又是一種什么感覺啊!聊可自慰的是,我們還明白:任何磨難對于人都是有報酬的,首先它讓人的思想更深刻、內(nèi)心更善良和慈悲。“古來圣賢皆寂寞”,這句話有著很深的內(nèi)涵,雖然有的人也想到了這是李白的自我表白。其實(shí)何只是“圣賢”呢?任何一個人,甚至在任何一個方面,只要他真正的超越了一般常人,他就至少在那一方面是寂寞的。或許這就是許多常人不愿追求和接受真理的原因,因?yàn)樗麤]有走出常人的勇氣。
上一篇:韋應(yīng)物《學(xué)仙二首》賞析
下一篇:王梵志《吾富有錢時》唐詩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