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翁 卷
包括翁卷在內的“永嘉四靈”,詩格狹小,才力也弱,然其作品的佳處即在有一種靈秀之氣,給人以清新淡雅的美感,尤其是一些寫景的小詩,不用濃彩重色,不用苦澀生造的語言,也不依靠典實和成語的點綴,純用白描的手法、簡單的意象,構成了醒豁清晰的畫面,這首《野望》就是一例。
“一天秋色冷晴灣”,并非奇語,然詩意卻頗可尋味。秋色是無處不在的,而以“一天”形容之,更可見其無邊無際。然而秋色本是虛無的,著一“冷”字,即令無形的秋色變得實在: 晴日中的水灣已帶上了寒意,那豈不是秋色溶入了水中?杜牧有“銀燭秋光冷畫屏”的句子,秋日的寒光自然可以令人生寒;而“秋色冷晴灣”,則是靠著詩人的想象,將無形的秋色與實在的晴灣結合起來,將訴諸視覺的秋色與冷暖的感覺溝通起來,便造成了這句貌似平易卻耐人咀嚼的詩句。
“無數峰巒遠近間”一句也還是用了白描手法,寫秋色中遠近高低的山巒重疊,一直伸向天邊。這兩句詩的境界較闊大,但都是刻畫靜景,所以讀來并未覺有剛健雄肆之感,還是不脫“四靈”清新秀朗的風格。它令人產生的藝術聯想,不是“群山萬壑赴荊門”式的氣勢,而是“山色有無中”的情趣。兩句一寫水,一寫山,逗引起下文,于是三四兩句就從山和水生發開去,寫來妙趣橫生。
三四兩句的詩意是很簡單的: 詩人登山是為了看水,而在水里卻看見了青山的影子。這是一個很普通的經驗,卻將南方秋色中青山綠水的美景盡收筆底了。“閑”字令人想見詩人閑云野鶴般的疏放風神,與景色的清空悠遠正相契合;“野水”、“青山”給畫面增添了蕭散的野趣,與詩人的閑情逸興融合無間。
作者很懂得詩貴有波折的道理。如這兩句詩直接寫水中見到青山之影,也就只是一般的寫景狀物。而此詩卻先以上山看水作鋪墊,順理成章地想,下一句應是寫水,水之悠遠、清澈,水上之草,水邊之樹都可以成為詩人描寫的對象,然而詩人筆鋒一轉,還是回到寫山上來。“水底見青山”五字中將水之清、山之翠都包含了進去,而詩人有意將它放在全篇之末,又加上一“忽”字,便令這層意思特別醒豁突出,這本是詩人在此詩中想呈現給讀者的主要意象,并巧妙地將它安排在最顯眼、最突出的位置上,給讀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這種構思上的匠心,是值得借鑒的。
此詩題為“野望”,其實所寫的景物很有限,只說了山和水,而且都是粗線條的勾勒,就像幾筆淡墨揮灑的寫意畫,雖無細致的工筆重彩,但倒也能傳出山水的精神,這可以說是“四靈”才短氣弱的表現,但正是這種淺淡、單純和明凈的風格,成就了他們獨特的詩藝。
上一篇:趙師秀《約客》古詩鑒賞
下一篇:劉 過《夜思中原》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