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東林寺
溪聲便是廣長舌[1],山色豈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嘉泰普燈錄》卷二十三,
卍續藏第一三七冊頁三一八下
【白話新唱】
溪聲就是宣說無上大法的廣長舌
山色就是諸法實相的清凈法身
啊!
這一整夜
溪聲滔滔不絕說了無數詩偈
以后我怎么轉述給別人知道呢?
【分析與鑒賞】
有一天,蘇東坡來到東林寺,白天與照覺常總禪師談論佛法,提到“無情”有沒有佛性時,他忽然有所省悟。
在東林寺住了一晚,黎明時,他寫了這首名偈呈獻給照覺禪師。
這首詩極有見地,至少有兩點重要的禪義:
一、禪無處不在,溪聲與山色都是諸法實相的呈現。
二、禪的體驗不可說,只能意會,所以偈云:“他日如何舉似人?”
一般人看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禪故事,大都以蘇東坡的凡夫習氣襯托出佛印的高僧風范。其實,蘇東坡也是有開悟體驗的人,我們不妨以更深的觀點來看兩人的默契——在禪機針鋒相對之時,有時候需要一方先下臺一鞠躬,好突顯得勝一方的禪義,促進對周圍人們的啟發效果。就像有時候佛陀說法時,已經證得圣果的弟子會為尚未開悟的師兄弟問一些他十分明白的問題,來引發新的法談。
同樣的,蘇東坡有足夠的機智與幽默,偶爾笑扮小丑來自娛娛人,反正,只是好玩而已,又替后人留下雋永的故事,這不是十分有趣嗎?
每一則蘇東坡的故事,也是八萬四千偈之一,你領會得否?
[1]廣長舌:傳說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舌頭廣而長,可以把整個臉蓋住,象征佛陀所說法真實、究竟、不虛妄。
上一篇:漳州羅漢《宇內為閑客》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克勤圓悟《少年一段風流事》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