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
【題解】
這是一首描寫博山沿途夜景的詞作。上闋描寫博山道上柳密露濃,行人飛馬而過沾濕了衣裳。繼而在行經河灘旁邊時,發現夜宿沙灘的鷗鷺半瞇著眼睛,微微搖晃像在做夢,仿佛把行人也帶入了夢中;下闋描寫了這樣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一位娉婷溫婉的浣紗女,一陣兒稚子啼哭聲,頓時讓人聯想到一幅更富有詩意與人間溫情的暖人畫面。此詞的篇幅雖然很短,但是意境悠長,而且想象豐富,語言淡樸,別有一番幽情奇趣,可謂美不勝收。
【原文】
柳邊飛鞚①,露濕征衣重。宿鷺窺沙孤影動②,應有魚蝦入夢。
一川明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③。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④。
【注釋】
①飛鞚(kòng):是策馬飛馳的意思。南朝宋鮑照《擬古》詩之三:“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②鷺:鳥類,頸和腿細長,生長在水域附近,以尖銳的嘴捕食水生動物,通常成群營巢于林間。③浣紗(huàn shā)人:泛指洗滌衣服的人。浣:洗滌。紗:一種布料,也代指衣服。娉婷(pīng tíng):用來形容女子姿態美好的樣子。亦借指美人。④稚子:指的是幼子;小孩子。古代是指六七歲以下的小孩,也是長輩對小孩子的一種愛稱。
【譯文】
有一個行人騎著快馬從柳樹旁邊飛馳而過,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他的身上,衣衫被沾濕瞬間變得沉重。一只白鷺棲宿在沙灘上,半瞇著眼睛向沙汀窺視,映襯在沙灘上的身影似有節奏地微微搖動,此時,一定是有成群的魚蝦進入了它的夢中。
夜深人靜,整個山川沐浴在疏星朗月的清光中,一個年輕的浣紗女在溪水邊浣洗衣裳,在月光的映襯下,她那婀娜輕盈的身影越發美麗動人。忽然,寧靜的村舍門前傳來了一陣小孩子的啼哭聲,正在溪邊浣紗的女子立即起身往家趕,路上遇見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頭一笑,隨即背轉身,匆匆向自己的家中走去。
上一篇:辛棄疾《沁園春·靈山齊庵賦時筑偃湖未成》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清平樂·村居》題解,譯文,注釋賞析